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们盲目过度的生产活动致使人与自然关系逐渐失衡,生态、环境、资源等区域性问题日益演变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发掘、阐释和探讨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力求找到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论文以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点,以推动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为现实落脚点,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主要内容、逻辑架构和基本特征以及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进行梳理归纳。马克思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在批判性承袭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观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和利用自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主要根源,并指出只有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基本内容的深度分析,从中可以深刻把握到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尊重自然、注重实践的逻辑框架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立足于改造世界的实践精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立足于解决全球生态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导向。最后,论文将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旨趣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态维度。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下,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生态维度的理论基础,阐释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进而探寻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新概念,并着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向度,这既是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全球生态问题,这与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内在逻辑、基本观点和价值旨趣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