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学方法选择性地识别和检测生物或环境体系中的一些金属的含量是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与其它方法相比较,荧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而倍受关注。葸及其衍生物作为最常见的荧光基团,被广泛用来识别不同体系中多种金属离子。其中锌是人体中仅次于铁的最重要的金属离子之一,在生物体系中发挥着许多极为重要的功能。本文基于经典的生色团一桥联基团一接受体的离子识别分子的合成思路,利用金属离子模板原理合成了一个含双蒽荧光基团的杂氮大环化合物二-(N-10-亚甲基蒽)-3,10-N,N’-二-氨基十四烷(以下简写为L)。通过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来表征其结构。在近中性含水体系中,利用荧光光谱检测Zn(Ⅱ)和L结合后其结合物的荧光强度跟时间、水的含量的关系。随着Zn(Ⅱ)浓度的增加,L的荧光强度增强,显示出对Zn(Ⅱ)良好的选择性荧光识别的能力,当Zn(Ⅱ)和L按1:1结合后其荧光强度增强至为其初始时的近300倍。初步试验了用配体L对人体血清中Zn(Ⅱ)含量的检测,但只能作定性的检测,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因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和荧光光谱测定的实验结果说明L是一种对锌离子有高度选择性的荧光探针分子。关于此Zn(Ⅱ)荧光探针的进一步实际应用研究还在进行之中。成功合成了两种含多胺基团的具有潜在荧光性能的新化合物N,N-二(2-羟基苯亚甲基氨)乙基-N-(葸-9-甲基)胺(以下简写为C),N1,N2-二(2-羟基苯亚甲基氨)乙基-N1,N2-二(蒽-9-甲基)-1,2-乙二胺(以下简写为E),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对所合成的两种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证明是两种含胺基团的蒽类荧光化合物。预计这两种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识别某些氨基酸,但在荧光试验过程中,对所加入的阴离子(F-,Cl-,Br-,I-,CH3COO-,H2PO4-,UPO42-,PO43-,谷氨酸,赖氨酸)和阳离子(Ca2+,CO2+,Cr2+,Cu2+,Fe3+,K+,Mg2+,MB2+,Na2+,Pb2+)均无识别效果,改变溶剂其荧光强度也没有变化,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