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镍钛合金人工食管建立胸段食管替代动物模型,术后对动物的饮食进行调控,观察饮食调控措施对构建新生食管进食通道功能的作用。方法:以巴拿马香猪为研究对象,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建立两组动物实验模型,每组3只。术后实验组采用半流软食物喂养;对照组采用猪混合饲料喂养,直到实验结束。术后观察动物进食,生长情况,每月应用胸部X线检查观察体内人工食管位置及记录脱管时间,各组分别于上述时间段处死并取出胸段食管标本(包括新生食管)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测量及应用大切片技术,常规H.E和Masson特殊染色方法制作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实验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行组间统计分析。(t检验,M±SD)结果:两组无死亡,无出现吻合口瘘。实验组动物在实验观察结束前均无发生人工食管脱落,术后1月恢复进食,无出现明显进食困难,生长情况良好。大体标本见,植入的人工食管均在原位停留,并在植入体外部形成了一条完全包裹植入体,连接正常食管两断端的密闭管道——新生食管,新生食管镜下组织学观察见新生食管管壁由鳞状上皮黏膜层,黏膜下肌层,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外层和炎症细胞共同组成,并随时间的不同,各组织结构有所变化,但未发现食管固有肌层组织再生填充。对照组动物人工食管全部在术后1-4个月间发生脱落,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大体标本见,新生食管随发生脱管时间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镜下观察见新生食管管壁构造与实验组诱导形成的新生食管组织结构相同。新生食管壁中间/狭窄处厚度,实验组为0.27±0.03cm,对照组为0.25±0.03c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管吻合口近端宽度,实验组为3.17±0.13cm,对照组为4.68±0.49c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吻合口远端宽度,实验组为3.18±0.13cm,对照组为3.98±0.45c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镍钛合金人工食管替代食管术后,饮食调控措施能有效地延迟人工食管脱落时间,为构建新生食管进食通道提供了所需的三维空间支持时间,从而起到防止发生新生食管狭窄的作用。2镍钛合金人工食管替代食管术后,饮食调控措施能促进新生食管进食功能的构建,但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新生食管管壁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