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给自然旅游景区的管理带来挑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景区,如国家森林公园数量相对较少,供求矛盾日趋明显。其主要表现特征就是公园的拥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景区的自然环境受到威胁。面对拥挤许多游客或选择离开或表示对景区管理强烈的不满,由此导致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下降,势必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景区的拥挤感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人口统计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正确地认识游客对拥挤的感知、他们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拥挤程度,以及影响游客拥挤感知的主要因素,对有效改善景区的管理,以较小的管理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研究是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相关模型对拥挤状况进行分析。首先,本研究确定了影响拥挤感知的三类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口统计特征因素、游憩特征因素、拥挤特征因素。通过定量分析细致地描述了拥挤感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拥挤感知的影响作用。其次,采用模拟照片视觉测量方法,得出公园登山道游客可以接受的人数是每100米20人;休息处游客可接受的人数是每50平方米15人。再次,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量沈阳森林公园拥挤现状下的游客旅游心理承载力:(1)通过10种类型曲线对拥挤感知和游客人数进行拟合,用拟合程度最高的曲线方程来确定游客最佳心理承载力;(2)通过建立游客拥挤规范确定游客最佳心理承载力区间。后者是采用Jackson(1965)[1’的“可能反应模型”测量游客心理承载力,得出游客最大的接受区间是101-200人区间。两种方法测算的结果一致,有效地说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最后,对本文研究结果作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家森林公园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本研究是针对辽宁省地区著名景区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出现的节假日拥挤问题展开讨论,论述针对性强,期望本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具有实用价值,能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建设发展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实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