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的应用与靶蛋白REV1线粒体功能鉴定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线粒体在细胞中的重要地位,它与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分化、凋亡、自噬等功能无不相关,线粒体功能的紊乱与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诸多疾病也有紧密联系,因此线粒体DNA损伤修复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关注热点。跨损伤DNA合成(TLS)是细胞核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可以通过在被阻滞的复制叉处募集易错性聚合酶将高保真聚合酶替换,从而使DNA继续复制,避免细胞死亡。尽管有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线粒体蛋白组分中含有核TLS相关蛋白RAD18,但它是否参与线粒体TLS仍是未知的,我们通过研究TLS机制中的重要蛋白REV1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来探讨线粒体中是否存在TLS这一修复机制,或者提供一些思考。并且近年来,基因组编辑技术一直走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样效应子核酸酶(TALEN)及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CRISPR/Cas9的起源来自于细菌的获得性免疫,是一个高效、经济的实验手段。本研究通过利用CRIPS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来对我们的目的基因REV1进行改造,以达到将其敲除的目的,为本课题组未来使用CRISPR/Cas9这一技术对其他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植物寄生线虫是重要的植物病原,造成许多经济作物的严重损失。淡紫拟青霉能广泛寄生于线虫卵,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线虫生防真菌。几丁质酶在突破植物寄生线虫的角质层或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发生的局部故障可能影响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对系统内各保护间的配合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但传统继电保护系统原来存在的问题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保证保护的选择性,其定值根据电网最大运行方式来整定;为保证灵敏性,其定值根据电网最小运行方式来校验。并且这两种方式都是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设想出来的,定值又是离线计算的,实际电网的运行方式可能超出这个设想的范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