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了自由贸易模式和特定产业扶持贸易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国家自身条件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该文重新系统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中政府的角色,提出了基于比较优势的政府要素扶持的理论假设,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证明.因为发展中国家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落后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以及落后的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能力等原因,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模式会损害其长期经济利益,无法实现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特定产业扶持贸易模式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但这种干预模式是以扭曲市场信号为条件的,通过政府手段将生产要素优先配置到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的低效率配置,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的结合最终会引发市场腐败和严重的寻租行为.大量实证证明,被扶持产业部门并未成功成长,而扭曲市场信号和资源浪费则会损害经济的长期繁荣.要素扶持则可以避免这种特定产业扶持所带来的市场信号扭曲和市场腐败等弊端,通过政府行为加快本国的要素结构调整,开发人力资本,培养技术进步能力,而将产业和贸易结构的调整交给市场去解决.在要素结构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新的比较优势会自动推动本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更快发展.该文首先说明了要素禀赋与产业和贸易结构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型证明,在政府的要素扶持下,本国可以更快地实现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赶超.在第四章,我们通过对东亚国家(主要指HPAEs)的产业扶持和要素扶持的实证分析,说明了要素扶持的现实合理性与优越性.根据已经分析的结论,第五章讨论了中国的产业和要素扶持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