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Th17、Treg在临床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在风湿、免疫,肿瘤,心血管等,在慢性肝病中研究也很多,但主要在病毒性肝炎等方面以及动物实验中,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方面研究报道很少。与其他代谢性疾病一样,饮食限制和定期体育锻炼方面的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NAFLD的基础,但仍然需要药物治疗。在目前可用的药物中,有不少指南推荐,维生素E和吡格列酮可以作为非酒精脂肪肝炎(NASH)的治疗药物。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和益生菌都对NAFLD有一定的疗效,而联合疗效是否优于单一性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1.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的相对变化;2.研究利拉鲁肽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1.选取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以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标准),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组,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比较两者外周血Th17,Treg的相对变化;2.选取116例明确诊断为NAFL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低脂饮食+有氧运动),不予以任何药物;益生菌组给予健康教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1.5g/次tid)持续12周);利拉鲁肽组给予健康教育+利拉鲁肽(0.6mg皮下注射qd 1周,1.2mg皮下注射qd 1周,1.8mg皮下注射qd 10周)治疗;联合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1.5g/次tid)+利拉鲁肽(0.6mg皮下注射qd 1周,1.2mg皮下注射qd 1周,1.8mg皮下注射qd 10周)治疗。观察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肝硬度测量值(LSM)、脂肪含量受控衰减参数(CA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整个受试过程中,有2名受试者由于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停止使用利拉鲁肽,无法追踪其数据,还有1名受试者中断随访,故最终只有113名受试者成功纳入研究中。以上两个实验数据统一记录于Excel软件,综合数据分析后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各个数据均统一记录成平均值±标准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变量之间比较采用协方差或者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的研究,两组Th17所占的百分比比较,NAFL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reg所占的百分比比较,NAFL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h17/Treg所占的比值比较,NAFL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研究,未干预前,TC,TG,HDL,LDL比较,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TC,TG,HDL,LDL比较,四组TC,TG,LDL都有所下降,HDL有所上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四组TC,TG,HDL,LDL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研究,干预前LSM、CAP比较,四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四组LSM、C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CAP比较,联合治疗组、利拉鲁肽组、益生菌组、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LSM比较,联合治疗组、利拉鲁肽组、益生菌组、对照组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研究,干预前ALT、AST比较,四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四组ALT、AS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LT、AST比较,联合治疗组、利拉鲁肽组、益生菌组、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临床上可考虑将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的百分比含量以及Th17/Treg的百分比含量作为NAFLD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2.益生菌联合利拉鲁肽对治疗NAFLD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