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同市耕地土壤铁、锰、铜、锌、硼、钼有效态含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制作了六种元素的空间地理分布插值图,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因素。 从对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区域分析中可以得出,大同市的有效态铁、锰、锌、钼含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有效态铜和硼的含量都较为丰富,但是也有部分土壤样点的有效铁、锰和锌处于含量较低水平,也有一定的缺锌问题。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区域元素含量分布也各不相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六种元素中,有效铁与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四者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钼只和有效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地球化学属性对元素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 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六种微量元素均存在半方差结构,空间变异性强弱程度也不相同,都存在不同变程的空间自相关。通过对研究区的空间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元素的变异函数曲线符合不同的理论模型。有效态铁、锰、硼、钼分布符合球状模型,有效态锌、铜分布符合高斯模型,有效态铁和有效态锰具有明显的块金效应。 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的因子很多,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是微量元素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而言沟淤、灌淤的母质类型上的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较高,杂色泥岩上的较低。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有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市长达11年定位实验站的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耕作秋翻秋耙匀垄、秋灭茬匀垄和保护性耕作全面旋耕深松、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松带、苗带)等不同耕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