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交通伤(RTI)已成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据统计,2004年1至6月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11,57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3.1亿元。其中55%的道路交通伤合并胸部伤,这类严重胸部钝性伤中约10%-18%的伤者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开展了许多有关ALI/ARDS发病机理和救治的研究,对于其病理生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然而,目前仍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被证明是确定有效的,与之相关的死亡率仍高达35%-65%。因此,继续开展ALI/ARDS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肺脏是胸部伤的靶器官,也是ARDS的首发器官,胸部创伤继发炎症反应早期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utrophil,PMN)首先和主要隔离在肺内,PMN是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中重要的炎症细胞,也是创伤后ARDS发病中的重要环节。PMN在炎症局部被过度激活、延迟清除,则释放过量的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及其他有害内容物而加重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PMN凋亡则可安全、快速、非炎性清除PMN。凋亡的PMN不仅脱颗粒、吞噬等功能减弱,而且更易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同时摄取了凋亡PMN的吞噬细胞还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和前列环素等物质抑制炎症进展。已有的研究提示,ARDS发病中PMN凋亡受到抑制,而此时PMN凋亡抑制发生机理的研究却很少。本课题从道路交通伤后大量伤员继发ARDS,而临床缺乏有效救治方法的实际需要出发,抓住PMN这一ARDS发病中的关键组分,观察创伤性ARDS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改变,并探讨其调控机理,为进一步通过干预措施促进PMN凋亡,从而为防治ARDS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