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与Cd胁迫下不同小麦材料对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及氮素营养的生理响应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境条件(如干旱、盐、重金属镉和UV-B辐射等)对于小麦的农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开展如何缓解逆境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生理影响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了紫外线(UV-B)胁迫下,矮秆波兰小麦幼苗对水杨酸(SA)和一氧化氮(硝普钠为NO供体)处理下光合作用与抗氧化能力的生理响应,并开展了镉胁迫下,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普通小麦(J-11)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PHW-SA)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紫外线胁迫显著降低了矮秆波兰小麦的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叶绿色素a(Chl a)含量、叶绿色素b (Chl 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C0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光合系统Ⅱ (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增加了小麦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脯氨酸、过氧化氢(O2·-)和超氧阴离子(H202)的积累。(2)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单独及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紫外线胁迫下矮秆波兰小麦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明显得到了清除。与单独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处理相比,水杨酸和一氧化氮的复合处理显著增加了紫外线胁迫下矮秆波兰小麦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尤其是它们的复合处理显著提高了紫外线胁迫下矮秆波兰小麦幼苗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活性氧的积累,增强了矮秆波兰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与抗氧化能力,对紫外线胁迫产生的毒害具有更强缓解能力。(3)在PHW-SA中,铵态氮与镉的处理下小麦幼苗地下部分镉积累量显著小于硝态氮与镉处理,而地上部分镉的积累却显著大于硝态氮与镉的处理,而在J-11中镉积累的趋势恰恰相反。在镉胁迫处理下,J-11和PHW-SA小麦幼苗亚细胞Cd的分布主要分配在细胞壁和胞液中。铵态氮显著降低了镉胁迫下PHW-SA地上部分细胞器中Cd分配,增加地上部分细胞壁和胞液中Cd分配,缓解了镉胁迫对植株的毒害。(4)镉胁迫降低了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净光合速率和δ15N的含量,同时造成了对Fe、Cu、Zn、Ca、Mg等营养元素的亏缺,破坏了养分平衡。相较于硝态氮处理,施加铵态氮更能提高PHW-SA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总根长、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净光合速率和δ15N的含量;J-11则在硝态氮处理下表现得更好。在镉胁迫下,幼苗中铵态氮显著提高了PHW-SA中的Fe、Cu和Ca的积累。在相同处理处理条件下,PHW-SA中地上部分δ15N的含量显著大于J-11,这些结果表明,具有小麦近缘物种的遗传物质的PHW-SA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镉胁迫下铵态氮更有利于PHW-SA小麦的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是针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和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的迫切需要,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1999-2004年不同种植制度试验数据,通过构建适宜种植制度下的农业水资源
土壤供氮能力是确定氮肥施用量的重要参数。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土壤类型和肥力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对黄土高于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由于旱地
农田生态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人类控制系统双重影响下构建而成的复杂系统,良好的配置结构是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置条件。本研究以玉米-大豆套作(M/S)为研究对象,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