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型人源打靶载体构建基因定点修复的荧光报告系统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基因治疗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基因治疗的安全性.近年来出现的寡核苷酸介导的基因定点修复策略,可针对基因位点的缺陷进行原位矫正,使修复的基因能够在其本身的染色质环境和调控序列调节下进行适宜水平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理想模式,具有比传统策略更明显的优越性.从寡核苷酸修复术的发展过程考虑,本文建立一种灵敏、方便、稳定、可靠的报告系统.实验证明,本系统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定点修复事件的发生,结果稳定,为机制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在本系统研究中,发现寡核苷酸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链偏向性,即针对正义链的打靶分子起效,而与之互补的另一条打靶分子几乎没有修复作用,支持了Kmiec和Yoon等人提出的SSO作用的转录相关因素.结合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所发现的提高效率的复制相关因素,我们认为寡核苷酸的定点修复作用是包括转录、复制、错配修复等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多因素、多环节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用一种机制解释.本实验室曾发现经硫代修饰的SSO修复后发光细胞丧失了正常的分裂能力而无法获得纠正后的细胞克隆,因此我们利用新获得的细胞系继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观察,初步判断了SSO的修复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在有效提高寡核苷酸介导的基因定点修复效率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利用AS-PCR、PCR-RFLP、DNA测序、Southern blot、Westernblot等多种检测方法,从多水平验证靶位点的特异性改变,在该实验平台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进行更加完整而系统的寡核苷酸作用机制的研究.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简称MSCs)和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的比较,了解激素性
我教二年级时,第一次见到小路杰的时候就隐约地感觉到他是个苦孩子。他长着乱蓬蓬的像鸡窝一样的头发,蜡黄蜡黄的小脸,一双小眼睛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就躲到爸爸身后去了。他的爸爸妈妈五十多岁了,却像是七十多的人,愁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常年的劳作给他们烙上了饱经风霜的印记。我赶紧迎上去,热情地对孩子的父母说:“我是孩子的班主任吴老师,来这里上学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就交给我,你们就放心吧!”孩子的父
幼儿教育不是知识和理论教育,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经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全面发展品质的奠基。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教育教养的过程中逐步塑造,渐渐强化的。家长和教师要充分重视“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等方面把握住关键细节,积极引导、鼓励,让孩子从一个个行为细节开始,在待人接物、表达交流、游戏活动、日常交际、学习实践中都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有Q波及无Q波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他汀类药物在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冠心病的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普伐他汀(美百乐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及TIMP-1的影响,以求阐明他汀类药物减少冠脉事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解偶联蛋白(UCP)作为线粒体内膜的质子载体,能将线粒体内膜外侧的H+运回内膜内侧,降低物质氧化过程中H+形成的膜两
本文主要内客包括陈述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现状和浅谈不同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应用.伴随着现代企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增大,网络的便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