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帖氏“飞针”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急性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8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飞针”组及醒脑开窍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活血化瘀类中药,神经营养药物及对症处理等,大面积脑梗塞或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脱水予降颅压等常规治疗。“飞针”组予常规加“飞针”治疗,醒脑开窍组予常规加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2周,并于治疗后2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ADL-Bathel指数评分。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水平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飞针”组、醒脑开窍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飞针”组与醒脑开窍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前,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水平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飞针”组、醒脑开窍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飞针”组与醒脑开窍组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飞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醒脑开窍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飞针”组总有效率与醒脑开窍组相当(P>0.05)。3、治疗前,三组患者ADL评分水平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ADL评分均升高(P<0.05),“飞针”组、醒脑开窍组AD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飞针”组与醒脑开窍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脱落,其中常规组3人,“飞针”组4人,醒脑开窍组3人。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对比发现,常规及针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帖氏“飞针”在治疗急性脑梗塞偏瘫方面疗效确切,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帖氏“飞针”在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与醒脑开窍针刺方法相当,且优于常规疗法。同时,安全有效,痛感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