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同时,随着我国外贸的不断发展,外贸的转型升级逐渐提上了日程,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外贸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讨论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全面回顾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领域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发展影响出口技术结构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动员储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功能、监督控制功能和便利交易功能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会影响一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模式,即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增多,一国的资源禀赋会不断改善,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日趋明显,同时,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还有利于一国选择更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变化都会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技术结构。本文选取金融深化指标(M2与GDP的比值)、银行业效率指标(1-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余额与各项信贷余额的比值)和政策性金融发展指标(进出口银行信贷余额与各项信贷余额的比值)来衡量我国金融的发展水平,同时用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来说明我国出口技术结构状况,进而建立模型。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四大步骤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实证检验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与出口技术结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来说,金融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出口技术结构优化,银行业效率越高也越有利于出口技术结构优化,但是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对出口技术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这是因为,为了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促进出口,我国政策性金融主要是扶植中技术有些甚至是低技术产品的出口,对高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认为应当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以促进我国出口技术结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