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患者病情重,而脑梗死作为aSAH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是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基于CTA,通过对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周围血管变异及影像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探讨aSAH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做出精准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术前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经过头颅CTA检查诊断为aSAH的患者,共计951例,经过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符合要求的入院后新发脑梗死的患者共计80例,为病例组;通过SPSS26.0软件对剩余871例同期aSAH患者的混杂偏移(如性别、年龄以及民族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即获得发生aSAH却未在研究期间发生脑梗死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共计160例患者,分别收集这两组患者aSAH发生时的血压,根据其CT平扫结果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通过CTA图像重建,测量动脉瘤最大径(D)、宽度(H)、垂直高度(H)、瘤颈宽度(N)、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Pv)等动脉瘤形态学参数、Willis环变异情况等CTA相关参数,并根据载瘤动脉平均直径对其痉挛程度进行分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梗死组高血压患者62人(77.5%),非高血压患者18人(22.5%),非梗死组高血压患者25人(31.3%),非高血压患者55人68.8%);梗死组与非梗死组动脉瘤平均长径4.028 mm±1.565 mm和5.896 mm±3.43 mm,瘤体宽度2.901mm±1.319mm和3.986 mm±2.18 mm,垂直高度3.839 mm±1.534 mm和5.610 mm±3.182 mm,瘤颈宽度2.123 mm±0.987 mm和2.811 mm±1.18 mm,尺寸比1.953 mm±0.725 mm和2.726 mm±1.471 mm;梗死组中改良Fisher Ⅰ级患者13人(16.3%),Ⅱ级患者31人(38.8%),Ⅲ级患者23人(28.8%),Ⅳ级患者13人(16.3%);非梗死组中改良Fisher Ⅰ级患者26人(32.5%),Ⅱ级患者35人(43.8%),Ⅲ级患者13人(16.3%),Ⅳ级患者6人(7.5%);梗死组患者入院后未干预者计21人(26.3%),行开颅夹闭者49人(61.3%),行栓塞者计10人(12.5%),非梗死组患者入院后未干预者计45人(56.3%),行开颅夹闭者28人(35.0%),行栓塞者计7人(8.8%);以上参数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入射角度、长宽比、纵横比、血管痉挛程度以及Willis环变异等因素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高血压和开颅夹闭术是aSAH后脑梗死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高血压患者梗死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10.677倍,开颅夹闭术后的梗死发生率是未干预的4.214倍。结论:血压、动脉瘤大小、改良Fisher分级及开颅夹闭术是aSAH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和开颅夹闭术是aSAH后脑梗死的显著影响因素,可正向预测aSAH后脑梗死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养心通络颗粒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纳入患者57例,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搭桥术后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30例)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络颗粒,3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SF-36生活量表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 emia,HUA)大鼠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用8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均给予酵母膏粉(YEP)21g·kg-1·d-1和氧嗪酸钾盐(OAPS)200 mg/kg-1/d-1诱导H
目的:通过探索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谱,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感染提供早诊早治思路,从而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肝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收治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1.ESLD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血清tau及tau相关蛋白(p-tau217、VCAM-1、BACE1、SOD1、GSK3β)在AD、MCI及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D及MCI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修订版的AD及MCI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严格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老年病科就诊、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无创分析方法在鉴别肺囊型包虫病(CE)破裂与肺脓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病理证实肺CE并破裂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同时按1:2比例选取同时期检查的肺脓肿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随机双盲法对CT图像进行观测与勾画;勾画出131个感兴区(VOI)病灶,再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患者按6:2:2分为训练集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79例上睑下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手术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住并行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患者资料,患者79人共107只患眼,其中男性患者43人60只眼,女性患者36人47只眼。年龄范围4~77岁。其中重度上睑下垂共计27只眼,中度69只眼,轻度11只眼。手术治疗中行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31只眼;行提上睑肌-Müller肌-睑板联合切除
目的:评价肾衰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患者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排纳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湿毒内蕴证患者共60例。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肾衰灌肠方。每组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为促进测井评价技术及时有效地适应于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时代的发展趋势,系统地分析当前中国测井评价技术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立足于需求驱动技术发展的理念,并对标于国际领先技术,提出了中国测井评价技术的发展对策:(1)深化岩石物理实验研究:研发移动式全直径岩心二维核磁实验分析技术,系统建立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孔隙结构和不同散逸时间的纵向与横向弛豫谱特征图版和评价标准;深入开展数字岩心实验与数学物理模拟
目的:分析并评价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时机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1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治疗,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实验组(0~3岁)33例和对照组(3~14岁)34例,所有患儿以病史、典型临床症状、查体等为基础,联合重要检查包含腹部X线、钡剂灌肠(barium en
目的: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CT影像组学分析构建肝脏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边缘浸润带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确诊为HAE的92例患者,其中边缘浸润带有侵犯40例,边缘浸润带无侵犯52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了GE Discovery 750 HD CT扫描。从CT门脉期图像中逐层勾画HAE病灶并提取18个一阶统计量特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