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的以下内容,包括社会形态理论、社会权力与政治、社会主义革命等问题。本文中,根据安德森对唯物史观的诠释与解读的层次,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言。首先,简要介绍了安德森的学术背景,指出研究安德森唯物史观思想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国内外目前对安德森唯物史观思想研究现状的综述,指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第二章,安德森对唯物史观进行诠释的理论渊源。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安德森唯物史观思想的理论基础,安德森一方面捍卫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地位,一方面又对它进行了反思和重构。第二,英国马克思主义,安德森通过与汤普森的论战,对英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历史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适合英国社会的革命策略。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安德森一方面为英国社会引进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又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的由经济转向哲学的根本变化,体现出理论偏离实践的特点;其次,安德森在阿尔都塞的影响下形成了结构主义的方法。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安德森对唯物史观思想的具体内容的阐述与解释。首先,第三章是安德森对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诠释。安德森以历史研究为基础,主要考察了社会存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三个方面的内容。他重视对历史的理论构建,同时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形态的特点。其次,第四章中安德森论述了领导权和政治理论问题。安德森认为阶级斗争最终的解决途径是政治手段,所以通过对东西欧国家权力体系的考察,认为国家在阶级斗争中有重要作用,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现实社会的政治问题是安德森唯物史观思想的落脚点。再者,第五章,安德森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讨。安德森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缺乏对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的探讨,他通过对过往三种不同革命模式的讨论,分析了列宁模式,民主主义模式还有葛兰西阵地战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他的革命理论。他认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理想应加入一种道德现实主义,同时,他由革命主义也转向了现实主义。寻找一条适合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安德森唯物史观的最终目的。第六章,对安德森所诠释的唯物史观理论进行反思。从启示方面来说,安德森的研究打破了目前僵化的唯物史观理论研究现状,同时可以启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但他的唯物史观也存在不足,重视结构主义而忽视力历史主义;对国家重要性的过度强调;事例分析集中在欧洲,地域局限性严重;革命理论与实践脱离等一系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