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倡导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和要求,更全面、准确、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进行评价,以实现其个性化、适应性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考试对改进教和学的反馈功能,是当前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沿用至今的传统考试评价偏重于对考生的成绩进行鉴定和选拔,而且是“千人一测”,未能实现通过考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精确评价、诊断和再指导的功能。与此同时,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其匹配试题,真正做到因人施测,从而更准确地测量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诊断测验不但能提供被试的测验分数,还能提供被试详细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真正达到为学生进行诊断和指导的目的,它们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因此,为了满足教育测评方式变革的需求,本研究以处于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过渡阶段的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科为例,综合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学模型法和个案研究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包含自适应测验与诊断测验两部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系统,并通过实际施测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估。论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1.理论方面的研究。在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项目反应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理清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和认知诊断测验的原理,并将此作为系统设计、开发的依据。同时,完成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体系的分析和梳理,作为系统题库开发最重要的凭证和基石。2.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1)自适应测验部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进行自适应测验,定义试题难度以及被试能力水平。目前,关于数学试题难度定义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中高考或会考考试的,本研究试图探索找到一种适用于小学数学试题难度定义的计算方法,同时采取控制内容平衡的最大信息量法进行选题以控制试题曝光度,完成对被试能力水平的高效准确的测量。(2)诊断测验部分,依据认知诊断理论,编制诊断评估的整个过程,即确定诊断目标及诊断目标涉及的认知属性、测验题的编制及项目细目表的确定、确定评分规则、预测验、正式测验、分析测验结果并生成诊断报告,将测试题与知识内容、学生的能力认知属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情况进行诊断。3.完成系统开发。在完成对系统各模块设计之后,利用ASP、IIS以及Access数据库技术完成系统的开发,以最通俗易懂、简洁方便的形式实现系统功能。4.对系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开发完成以后,选取部分样本对系统的性能以及功用进行测验,以检测是否实现了其该有的功能,以便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研究表明,系统的自适应测验部分,仅用20道题就能够取得与被试学业水平成绩一致性比较高的测验结果,可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诊断测验部分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为具体和精细的评价,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掌握情况以及属性掌握模式等。同时,研究结果说明,成绩相同的学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掌握模式,而成绩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属性掌握模式。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能“以分论评”,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