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注射疗法治疗组、B组为组织胶+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治疗组,C组为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A组,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于胃镜检查术中预先放置钛夹于曲张胃底静脉两端,阻断部分血流使曲张胃底静脉略塌陷,后应用组织胶+聚桂醇注射液夹心注射治疗,定期胃镜检查。B组:组织胶+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注射疗法”为主,定期胃镜检查。C组:临床治疗对比组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定期胃镜检查。同时记录每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静脉曲张治疗后程度、内镜下治疗过程,术中组织胶及聚桂醇注射情况及钛夹安置情况。后分别于治疗后2周、1月、6月复查胃镜检查,并记录期间(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周期)术后再出血情况、排胶情况、静脉曲张消除情况、钛夹脱落情况及是否发生巨大溃疡、发热、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如术前、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出血和再出血情况,及时内镜检查并处理,并做好出血原因、出血量的记录。统计三组患者相关数据并横向对比;对比三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近期、远期的疗效、治疗后再出血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社会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程度。结果:1.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治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在胃底静脉治疗近期、远期的有效率分别为:近期:A组(93.33%)、B组(84.44%)、C组(50.00%);远期:A组(72.22%)、B组(55.63%)、C组(35.00%)。三组在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上,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2.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组织胶“三明治”夹心疗法治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00%、16.73%、25.00%,组间差异存在,P<0.05,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热、腹腔感染、深溃疡、出血、异位栓塞等,横向比较发现:三组治疗患者在发热、腹腔感染及深溃疡、异位栓塞等方面,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社会功能评定及身心健康评定发现:A组在正常社会日常生活率高于B、C组;身心健康率方面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A组)高于另外对比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5.A、B组组织胶用量平均值对比,A组少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显著,同时未增加出血、死亡等的风险,减少组织胶用量,未见异位栓塞、深溃疡等并发症的增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