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肺栓塞(PE)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例DVT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单独溶栓、抗凝组,手术取栓后溶栓、抗凝组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VCF)后溶栓、抗凝组,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DVT发生PE的影响。同时对PE中DVT的构成进行分析。 结果: 单独溶栓、抗凝治疗组住院期间有症状PE发生率为2.8%(3/104),滤器组、手术组无PE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显示,单独溶栓、抗凝治疗组、手术取栓组无PE发生,滤器组PE发生率为2.4%(1/41)且死亡。住院期间、长期随访3组间有症状肺栓塞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86例PE患者中,由DVT引起者171例,占59.8%(171/286),其中经严格溶栓、抗凝治疗者仅13例,占7.6%,非严格溶栓、抗凝或未治疗者158例,占92.4%。 结论: 严格的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PE的发病率,3种治疗方法对DVT发生有症状PE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CF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其他文献
前言: 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已广泛应用于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对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需行胃癌标准D2根治术式,这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比分化型高有关
目的: 探讨CT灌注后处理中感兴趣区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结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56例后经由病理证实为肺癌的周边型结节和肿块行平扫、灌注扫描及常规增
目的 分析人工神经网络(BPANN)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应,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寻找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3例乳腺癌患者,运用SPSS Clementine11.1方法,以高频彩超影响
目的: 探讨成人感音神经性聋的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感音神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的疗效和副反应,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我院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病人中筛选符合条件的50例病历。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