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发病率为0.1%~0.3%,其主要特点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下段及相应的肋软骨向后凹陷。严重情况下凹陷的胸骨会压迫心脏和肺组织,降低肺活量,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胸壁畸形的外观,会造成患者自卑感,心理损害。矫治漏斗胸的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胸骨抬举术(Ravitch术)、胸骨翻转手术和微创Nuss手术。几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Nuss手术以其微创、便捷等优势,成为时下外科医生最为推崇的漏斗胸矫治手术方式。在Nuss手术中,通过在患者胸骨后置入矫形钢板,强制性抬高凹陷的胸骨,达到矫正漏斗胸的目的。但近年来Nuss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下降,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伤口感染及气胸等一般并发症和心脏损伤、肺损伤、膈肌损伤及矫形钢板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国内外学者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进行了诸多改良和创新,但术中心、肺损伤等灾难性并发症仍有报道。因此,改进Nuss手术使其更为微创、便捷,同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设计的指触引导技术在Nuss手术中的应用,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便捷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名漏斗胸患者,男63例,女13例,年龄范围6-29岁,平均13.3岁,将其分为指触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指触组是在Nuss手术中做双侧腋前线20mm长切口,并建立肌下隧道进胸。手指探查胸腔并在胸骨后与对侧胸腔的引导器尖端接触,在确认其间无心、肺、膈肌等重要组织后,引导器在手指引导下穿过胸骨后组织到相应位置,从而避免心、肺等组织损伤。术中不使用胸腔镜、引流管及钢板固定器。对照组采用经典的Nuss术式。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情况,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和术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指触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9.10±10.01vs70.15±12.87min,P=0.028<0.05)。(2)指触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2.81±0.71vs 4.01±0.81d,P=0.048<0.05)。(3)指触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8.82%vs 26.19%,P=0.041<0.05)。(4)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754>0.05)。(5)指触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34519±2124.12 vs 42240±1520.24,P=0.043<0.05)。结论:新设计的指触引导技术通过手指的保护和引导使漏斗胸的Nuss手术中引导器通过胸骨后盲区的过程更为安全,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术中心、肺及大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手术过程中不需使用胸腔镜、钢板固定片及胸腔引流管。应用该技术使手术的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并且更为安全、微创、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