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晶体高压物性的壳层模型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氧化镁晶体高压物性的壳层模型进行了研究。作为地球下地幔的重要组成矿物之一,氧化镁在压力高达227Gpa时都始终以岩盐结构稳定存在,研究它的高压物性对解释地幔内部地震波速的变化以及构造地球内部矿物学理论模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作用势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壳层模型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氧化镁晶体的P-V-T 状态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为了考虑氧化镁晶体中非中心力的影响,同时引入了呼吸壳层模型。温度300K时模拟的氧化镁体积压缩率和实验值基本一致,且模拟的状态方程和实验值吻合很好。在0~3500K和0~200Gpa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一步模拟了氧化镁的状态方程,发现对于等温压缩情况、模拟体积在高温低压时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很大,而等压线表明在低压时模拟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很快,高压时(约100Gpa)T-V关系接近线性变化。其次利用引入壳层、呼吸壳层模型的分子动力学结合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模拟了氧化镁的体积弹性模量。通过计算300 K和2000 K 时等温体积弹性模量随压缩比率和压力的变化并和能够得到的理论数据比较发现:和Stoneham-Sangster 势参数相比,利用Lewis-Catlow 经验势参数所得结果更符合Isaak 等人的从头计算结果,而呼吸壳层模型所得结果更具有压缩性。在广泛的温度压力范围内,预测了等温体积弹性模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等温体模量随压缩比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后利用壳层模型分子动力学方法预测了300~3500 K和0~200 Gpa的温度压力范围内氧化镁晶体的热膨胀特性,对氧化镁晶体体积热膨胀特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给出了规律性认识:体积热膨胀系数随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压力较低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力超过50 Gpa 时,温度对热膨胀的影响很小以致可以忽略,即高压下体积热膨胀系数是温度的弱函数。以上热力学参数在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和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与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及其它疾病诊断中的研究情况,以离体人体甲状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实验比较研究了人体正常甲
电子与固体中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许多材料分析工具(扫描电子显微学、表面电子能谱学、电子探针微分析等)的物理基础(第一章)。根据固体/表面中的电子散射理论和Monte Carlo 模拟方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e,SNOM)的发明使得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能够突破衍射极限,并在近场光存储、近场光刻、半导体材料、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光探针是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关键部件,探针的孔径决定了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在本文中,作者围绕着光探针的设计与优化的主题加以研究。作者利用FDT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带金属尖四
原子高离化态和高激发态的性质对于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和天体区里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当今原子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关于类锂原子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