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第十五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城镇和自然景观中的文化遗产保护”。①这一议题正视了今天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间存在的矛盾统一关系。而其中,处于城区的遗址又是体现两者矛盾关系最激烈的地带。因而如何化解城市中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如何使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如何达到历史文脉延续与经济建设双赢是新时期各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对于拥有着85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正是以北京城区密集、复杂的建设环境为背景,研究遗址公园这一重要的遗址保护利用形式。论文结合北京城区环境特征与遗址特征对遗址公园的设计展开研究。以遗产保护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桥梁连接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论文第一部分对北京遗址公园本质、特征、类型做出辨析。指出遗址公园是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提高的成果,是现代城市公园的新类型。论文第二部分在研究北京城区遗址内涵和资源的基础上,阐明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论文三、四、五部分分别通过遗址公园与北京城市及市民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的联系来阐释其对北京城区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作用。论文的最后对遗址公园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北京城区一具体遗址公园的设计实践来验证本论文理论成果,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回归。也实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即用以指导北京城区有待发掘的遗址资源的保护、利用。以遗址公园为手段赢得文化遗址与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选取建筑系馆为研究对象,以设计教室和公共交往空间为研究的重点空间,提出了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研究新时期建筑系馆的人性化空间的设计理念。 文章最初通过对现代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针对目前中水回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生活污水再生技术引入每户家庭,研制出一套新型的住宅户式节水系统。 户式节水系统实现了洗、浴废水重
中国现代建筑正处于传统回归的萌芽期,中国现代建筑师开始探索在中国现代建筑中表达传统建筑文化的方法。然而闭门造车不免会走弯路,学习和借鉴是必要的。在这一课题上世界不乏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与之相伴的地产开发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活跃。沿海地区及海岛的大规模建设,使“海岛开发”这个词炙手可热。虽然海岛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开发价
多年以来,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住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由于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很多的低收入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偏低,居住条件较差。建造低收入者住宅,有
随着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追求节能、舒适、健康、高效的住宅室内热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在寒冷地区,为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居民自发地将阳台封闭或者在设计
居住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空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居住空间建设也是城市土地的主要利用方
经济型连锁酒店是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酒店建筑类型,可以把它看作是酒店建筑类型的有益的补充和完善。经济型连锁酒店不属于星级酒店的评定等级体系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它是城市在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的过程中,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具有明
本文从高效与节约的视角出发,对小型多层周边式街坊与大型多层行列式小区两种不同空间类型进行对比调研,选取上海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两组实例(三角地与同济新村、安亭新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