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工业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节约能源和提高工业能源效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是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必要手段,因此对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变动的根源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对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探讨行业异质性下的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本文根据不同行业在资源、资金和劳动组织上具有的自身特性,将我国36个工业行业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具体划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三大类型行业及其子行业2002-2015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构建Tobit回归模型,研究行业平均规模、行业集中度、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产权结构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缓慢上升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效率值从低至高依次为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不同行业间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速度不同。行业平均规模、行业集中度、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产权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根据实证结果可知,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每个工业行业面临的问题都不相同,造成行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认为在提高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这项长期工作中,应该全面考虑不同行业的情况,尽量有针对性制定详细的能源政策,不搞“一刀切”。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合理改善规模效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