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就具有时代竞争意识、具有集体协作精神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是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培养目标。转变地理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征、符合中学地理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师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观点,笔者针对目前我市的初中学生采取随机派位分配,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困难生面积较大等问题。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其课程内容的性质和初中生认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提出的社会群体化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将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构建了适合地理学科特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的“双体互动”教学模式。模式流程为: “设计问题—独立思考—互动合作—各抒己见—评价激励” 笔者运用了文献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一年多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研究而完成本文。文章在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的现状、课题的研究意义之后,详细叙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双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重点强调“双体互动”教学模式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双体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学生这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第二,“双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体系,主要说明运用“双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四个操作策略和具体的实施步骤。第三,“双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双体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等组实验并列举了两个教学案例,对实验前测与后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结果表明,“双体互动”教学模式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及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教材中运用文字、图片、图表、绘图等组织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有较突出的作用。2.运用“双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充分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大帮助。3.长期采用“双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对地理知识的主动探求、积极合作的精神和重视解决地理问题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研究力图为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及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