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原因,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发生频繁。这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让受灾群众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突发自然灾害中,地震是特征比较鲜明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云南省由于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地震活动频发,且发生的地震有着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灾害重的特征,因而,云南省也成为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且地震灾害后果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129个县(市、区)都处于高等级的地震烈度设防区,由于经济水平不高造成农村民房设防能力不高,因此,小地震也能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现象频现,此类现象易引起社会关注,易造成公众恐慌,如若舆论引导不慎,易引发社会问题,严重的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危害社会安定。本论文以“8.3”鲁甸地震中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得出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的对策与引导流程。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舆论引导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舆论引导相关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基本原则;介绍每个理论要论述的观点、代表的人物及此理论对本文的意义与作用,对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程度掌握进行分析,即:政府引“导”要“导”到哪里,“导”的目的、原则和程度。第三部分以“8.3”鲁甸地震为例,系统介绍了政府在应对该地震中的舆论引导情况,包括“8.3”鲁甸地震的背景、舆论情况分析和政府的舆论引导情况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政府应对“8.3”鲁甸地震舆论引导的做法及存在问题,包括:“8.3”鲁甸地震中舆论引导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政府在应对“8.3”鲁甸地震舆论引导中的亮点分析、政府应对“8.3”鲁甸地震舆论引导中的不足和当前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的不当做法,并提出政府应对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的工作程序。第五部分提出政府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的对策并制定出具体的舆论引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