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调控制系统是火电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机组级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智能寻优算法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代表了单元机组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由于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存在强非线性、机炉之间耦合严重,及炉侧大惯性大迟延等原因,使得机、炉控制器参数整定变得较为困难。因此,智能寻优算法在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参数优化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对象模型进行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将660MW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合理简化成一个双入双出的模型,并对模型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对标准粒子群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理论研究。对单目标粒子群算法,采用了线性递减的方式设计惯性权重。对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中的外部非劣档案集的粒子,分析了算法中的自适应网格、变异、轮盘赌算子选择的进化策略,以此来保持解的多样性和收敛性,减少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增强算法优化聚合到实际Pareto前沿的能力,并用MATLAB编程实现。用多目标测试集函数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协调控制系统解耦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协调控制系统机、炉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策略。在串联后补偿解耦方案上,针对实际机组特点,合理简化成一种单向解耦网络的协调控制方案。在汽机侧,采用ITAE误差矩的积分作为目标函数,用单目标粒子群对汽机侧PID控制器寻优;在锅炉侧,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寻优,根据“稳、准、快”的要求建立了锅炉侧的多目标优化适应度函数,目的在于重点解决锅炉侧反应慢、超调严重的问题。结合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MATLAB编程和Simulink仿真,得到了锅炉侧PID控制器的非劣解集,再从非劣解集中优选出一个解作为控制器最优参数。经仿真验证表明:采用优化算法整定协调控制系统的PID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方式,能够为林木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对林下的土壤的扰动也较大。目前关于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很
干旱与盐碱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是限制我国作物种植面积、作物产量与品质的自然因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重要的豆科牧草,被广泛栽
汽油、柴油等石油燃料由200~300种碳氢化合物组成,其燃油液滴的蒸发过程对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有重要影响。针对石油燃料的多组分特征,本文建立了混合蒸发模型对其
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但其种植区域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生产上采用探墒深播等方法来抵御播种期的旱情,但现有品种耐深播能力差,深播会导致出苗率下降,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中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多的问题,不仅造成肥料资源浪费,而且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村地区生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是对氮肥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通过施用具有缓控释性能的氮肥对合理解决玉米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减少氮肥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意义重大。本试验通过施用5种聚能网尿素、5种腐殖酸尿素,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了聚能网尿素、腐殖酸尿素对玉米
以布置矩形扰流元的二维通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反问题研究方法,开展强化传热优化研究。以火积耗散为目标函数,对布置不同扰流元数量时扰流元的间距进行反演优化,找到扰流元最佳
骨组织再生一直是骨科和颅面外科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骨替代物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外科手术中。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尝试通过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接枝纳米温敏聚合物分子刷
传统电池储能系统中,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来满足高压与大容量的需要,然后与高压变流器进行连接。由于单体电池之间容量、内部电阻等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充放电时不同电池组的可用容量不一致,导致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容量利用不充分。而目前大多数柔性电池储能系统中,系统功率全部通过充放电控制的变流器,造成变流器设计功率较大,成本较高。针对高压大容量电池直接串并联所引起的容量和功率不均衡及充放电控制设备容量偏
背景:据WHO发布的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分析,在2016年全球5690万例死亡中,半数以上(54%)由10个原因导致,2016年下呼吸道感染在全世界造成300万人死亡,仍是最致命的传染病。虽然
背景:血管内皮屏障功能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标志,细胞间黏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AJ)损伤可引起内皮通透性增加。VE-cadherin是血管内皮特有的黏附连接蛋白。有文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