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沼虾幼虾对Zn2+的耐受与响应特征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温27.4±1.3℃,pH7.1±0.1条件下,以体长为33.23±1.66mm、体质量0.7893±0.1518g的日本沼虾幼虾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法,展开了Zn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96h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1)Zn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96h半致死浓度为0.464mg/L,经验安全浓度为0.046mg/L,实验对象收攻毒后鳃组织变色。  (2)Zn2+胁迫下,引起日本沼虾幼虾耗氧率出现显著变化的浓度为0.046mg/L,窒息点出现显著增加的浓度为0.064mg/L,排氨率出现显著变化的浓度为0.046mg/L。  (3)受Zn2+胁迫,日本沼虾鳃组织CAT酶活力显著增加的临界浓度为0.046mg/L、SOD酶活力显著增加的临界浓度亦是0.046mg/L。肝脏CAT酶活力显著增加的临界浓度为0.064mg/L,SOD酶活力显著增加的临界浓度亦是0.064mg/L。  (4)Zn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经验安全浓度与实际安全浓度均为0.046mg/L,Zn2+攻毒日本沼虾幼虾的靶器官为其鳃组织。
其他文献
线粒体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细胞器,使用了三种方法提取缢蛏和三角帆蚌的线粒体基因组,分别为:碱变性法、蛋白酶K法、高盐沉淀法。通过这三种方法的比较,得出提取缢蛏和三角帆蚌线粒
近几十年来,渔业资源由于人类频繁的水利活动、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种鱼类种群被迫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存斗争,产生了一系列表型性状的变化,
近年来,舟山暂养的海捕日本蟳连续发生规模性死亡事件,病蟹的血淋巴液呈乳白色牛奶状,与先前报道的梭子蟹“牛奶病”症状相似。为探索日本蟳“牛奶病”的病因,本论文从病理观
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胚胎发育期、仔鱼期以及幼鱼期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渗透压调节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暗纹东方纯受精卵、初
Lysmataamboinensis隶属于藻虾科、鞭藻虾属,俗称白须条斑清洁虾或鞭藻虾。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红海-夏威夷岛等近海珊瑚礁地区,体色呈黄白色,背部有两条红色条斑和一条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