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复合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创面修复作用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若伤口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则会感染恶化。纱布等传统敷料无生物活性,易与伤口黏连造成二次损伤。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表明,水凝胶敷料能够保湿、通透性强、有药用活性,可与伤口密切贴合,促进创面细胞增殖迁移,加速伤口愈合。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复合多糖水凝胶敷料,具有皮肤亲和性好、抗氧化生物活性显著、促进创面修复的特点。
  本文将白芨多糖(Bsp)、羧甲基壳聚糖(CMC),卡波姆940(CBM940)进行物理交联;考察复合多糖水凝胶的物料配比与理化性能之间的关联,同时对最优配比的水凝胶进行抗氧化活性实验、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动物创伤模型实验及其安全性和药用活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Bsp品质检测
  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得到Bsp多糖含量为89.5%。采用蒸发光散射法(ELSD)结合紫外检测(UV)来测Bsp的分子量,得到Bsp分子量范围为88.5~127.2KDa。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Bsp单糖组成,结果表明Bsp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和葡萄糖(Glu),组成比为Man:Glu=1:1.43。通过抗氧化活性实验,考察Bsp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还原力,IC50(DPPH·)=0.4mg/mL,IC50(·OH)=22.55mg/mL,Bsp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量效关系,抗氧化效果良好。
  (2)复合多糖水凝胶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将高分子凝胶基质CBM940与Bsp、CMC物理交联制备成水凝胶。通过物料配比正交试验得到CBM9400.5%:CMC0.5%:Bsp2%(Gel-1),CBM9400.5%:CMC0.25%:Bsp1%(Gel-2),CBM9400.5%:CMC1%:Bsp0.5%(Gel-3)这三种水凝胶感官评价最佳。经pH计和粘度计分别检测得,三种水凝胶的pH均为7左右,粘度值均为30000-40000mpa·s。X射线单晶衍射(XRD)检测结果显示,2θ=21?左右呈现宽峰,即该复合多糖水凝胶属非晶型结构,高分子链之间均相无规则缠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性质稳定。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复合多糖水凝胶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600cm-1~1720cm-1处的峰变窄,CBM940的-COOH振动蓝移,可推测是CBM940和CMC分子间氢键作用交联形成水凝胶。进一步的,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水凝胶内部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呈现多孔网状结构,其中Gel-1凝胶结构最为疏松,有利于气体交换;通过流变学试验检测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得到该复合多糖水凝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表现出固态特征,其中Gel-1凝胶的G’和G”均最小,涂展性最好。通过溶胀性实验、水蒸气透过率试验和失水实验来证实凝胶的保水性、透气性,结果均表明Gel-1凝胶保水性能最优,透气性良好。由此可推测Bsp含量与该水凝胶理化性能优越度成正比。因此,按质量百分浓度计算,CBM940:CMC:Bsp=0.5%:0.5%:2%为最优配比。
  (3)抗氧化性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溶血实验
  通过抗氧化实验来验证Bsp与CMC联用后的DPPH·、·OH清除率和还原力,结果表明,两种多糖联用后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的Bsp与CMC,这说明两种多糖结合使用可以增强抗氧化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复合多糖水凝胶对293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提取液培养293T细胞,24h后测得293T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85%,表明该水凝胶无细胞毒性。通过溶血实验验证该水凝胶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凝胶组的红细胞无破裂、无溶血现象,溶血率低于5%,表明该凝胶无溶血物质,血液相容性良好。
  (4)复合多糖水凝胶动物实验考察
  构建小鼠全层皮肤创伤模型,通过测量伤口面积及病理切片情况来考察复合多糖水凝胶的创面愈合功效,结果显示,凝胶组和阳性组的创面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凝胶组小鼠第3天有炎细胞浸润,第7天时皮下器质恢复情况良好,有肉芽组织出现,在14天形成完整上皮和大量新生血管,且胶原排列紧密有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凝胶组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随治疗天数趋于正常水平,炎症反应逐渐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均随治疗时间显著上调(P<0.01),这对皮肤细胞生长、胶原恢复起着促进作用。通过生化指标检测进一步验证该水凝胶的药用效果,结果显示,凝胶组小鼠创伤皮肤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逐渐增加,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得到控制;羟脯氨酸(HYP)显著上调,到第14天趋于正常水平,反映胶原形成情况良好;丙二醛(MDA)逐天下降,第14天时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脂膜氧化程度下降,细胞受到保护。动物实验证实该复合多糖水凝胶具有优良的药用活性,对创面修复氧化应激过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Bsp/CMC/CBM940水凝胶经济合理、安全有效,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活性,对创面修复效果显著,有良好的研究开发价值。
其他文献
王林是河北籍著名的红色作家,也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组织者,他一生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上。王林早期的创作,即截止到1935年及其之前的作品,虽然留下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却可以称之为丰富的文学遗产。他以小见大,通过诉说人世间最平常的生老病死,来展现时代的整体发展。他的作品多是小人物,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光彩与灰暗,并且还触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命运,这在
学位
小城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社会,承载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新世纪以来,一群有着小城生活的成长背景和文化基因,并在大城市居住的“70后”女作家将创作目光放置在了中国的小城社会,关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发展悖论:一方面它渴望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一方面,它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革充满疑惧而徘徊不前。同时,“70后”女作家在对小城的现代化看法出现了矛盾点:一方面对其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异化景观和行为进行
学位
科幻是当代文学里罕见地主动承担起“天问”之责的文类。科幻能把读者带到时间尽头,又能把读者引向微观妙处,它对未来的思考代表着这个时代对宇宙的理解,代表对千年前先贤的“天问”做出了哪些回答和哪些延伸之问。一部分科幻作家在扮演现代文明预警者的角色。刘慈欣是目前中国新浪潮科幻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笔下的人类未来还值得更细致地挖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写作已经进入到了自觉对未来进行思想试验的阶段,在多篇作品中
学位
“赋题法”是乐府诗重要的创作方式。这种主要由齐梁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开创的创作手法有着较为固定的写作模式,在齐梁至晚唐的拟古乐府诗创作中得到充分展开,成为了中古诗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以朝代更迭为界点,分四章论述“赋题法”在齐梁至晚唐的拟古乐府诗创作中的曲折历程。  第一章分析“赋题法”创作方式的出现与基本模式。曹魏、晋、宋用“拟篇法”创作方式改造古题、自创新义,逐渐从文学层面密切了诗题与歌
学位
中唐音乐是唐代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外来音乐亦即胡乐,与本土音乐交融的关键时期。经历安史之乱,胡乐在唐王朝的发展日益扩大,而华音则呈逐渐衰落之势。音乐发展形势与当时藩镇割据的政治形态恰相呼应,势必引起士人的忧虑与紧张,进而对这种形势作出反应。其中,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张籍、王建、张祜等人积极表达自己的音乐态度,并逐渐渗透进诗歌的写作中,在当时具有典型性并形成一定影响。其他如杜佑
学位
在中国封建等级社会中,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诏书是帝王颁发的政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经颁布会对本朝甚至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汉代诏书数量庞大,内容涉及到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以《汉书·艺文志》总序中涉及的诏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关注西汉诸位帝王关于收书、藏书、校书方面的诏书。西汉诸位帝王下诏搜集整理图书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西汉初期,以惠帝下诏“除挟书律”为标志,这
学位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Anillin(ANLN)一词源于西班牙语anillo,指“环”的意思。这是因为最初发现ANLN定位于细胞胞质分裂的收缩环中,从中发挥收缩环支架蛋白的作用。ANLN在哺乳动物中是保守的。近年有研究表明,ANLN除了在胞质分裂收缩环中发挥支架蛋白的作用外,其还在细胞粘附、细胞间连接,以及神经细胞的移动中发挥作用。另外,还有研究显示,肿瘤中ANLN异常高表达是潜在肿瘤分子标志物。然
学位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癌症,其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寻找侵袭转移的关键分子并研究其机制,对更好的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肌动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肌动蛋白参与许多细胞功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介导了肌动蛋白功能的多样性。本实验室以往研究表明,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调控微丝骨架,如Fascin、Ezrin、LOXL2和LCN2等,这些蛋白
学位
背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高的消化道肿瘤,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在食管肿瘤中具有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肿瘤免疫微环境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有重要作用,处于免疫浸润缺失或者“冷肿瘤”免疫微环境与更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相关。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
对乙酰氨基酚(APAP)服用过量是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常见原因,原因涉及多种细胞组份的氧化损伤。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制备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为来源的质膜囊泡(PMVs)能否作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治疗工具来治疗APAP诱导的肝损伤。本课题采用一种改良的手段,即结合化学处理细胞、超速离心和机械挤膜的方法制备hUCMSCs来源的PMVs,并对PMVs的特性进行检测。随后我们将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