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慈善事业的跃进与困境——中华慈善总会17年探索之路(1994—2011)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6301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树立慈善理念,发展慈善事业,救助贫困人口,既是化解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分化矛盾,避免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和“左”的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始被提到社会进步和公共文明发展的高度,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无疑成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以此为契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开始迈入发展的“高速快车道”。从1994年到2011年,慈善组织由几乎空白发展到近30万家①。全国民政系统收到的捐赠款物在1996年至2005年期间只有284亿元②,但这一数字在2009年一年就达到了332.78亿元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④“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⑤对慈善事业社会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升华,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公民慈善意识普遍增强,现代慈善事业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加大,随之带来的是各级慈善组织的增多和慈善捐款数额的增长。但同时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日渐显现。2011年6月份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激发了人们对慈善问题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慈善款项使用的透明度、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行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质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和慈善捐赠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历程中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而吸引我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个人慈善行为的动机和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苏醒,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的根源以及慈善组织主体发展差异对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格局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政治学、宗教、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结合的视角,从中华慈善总会17年发展历程为着眼点,研究、分析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缘起及其发展的跃进和困境,以及如何促进发展的对策。深化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良性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发展慈善事业,救助贫困人口,既可以化解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分化矛盾,也可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也能够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人们道德素质。  本文第一部分厘清慈善事业的相关理论和观念,指出现代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慈善事业不同于第一、第二次分配,慈善事业是混合型分配,是自愿的行为,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强调了非政府行为是慈善事业的特色。第二部分研究古今中外的慈善思想及其历史活动,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官府和私人组织交替成为行善的主体,到民国时期,慈善事业一度发展到了历史高峰,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催生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一度转变成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以社会福利的形式继续存在。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转轨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等使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形成有了社会基础,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华慈善总会成立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中华慈善总会成立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记录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和初始历程及组织机构变迁,揭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中华慈善总会的主要工作及其启示。从中华慈善总会的常规救助和突发灾难性救助两条线索出发,回顾了中华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及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建设、募款手段、救助管理、内部建设和发展模式。第五部分主要写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从主动接受管理和被动接受管理两个视角,从内部监督、公众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个层面来论述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监督方面现存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方面的经验,建议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依据和标准。第六部分统观全文,根据作者多年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工作的经验以及相关史料研究,得出对当代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印象,功绩不可磨灭,困惑依然存在。最后从建设性的视角提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住房保障制度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美国政府对民众住房问题越来越重视。1974年住房和社区发展法Housing and Comm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