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诊疗服务顺畅进行,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因此,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互联网诊疗发展,医保也逐渐介入。上海市区域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先进,具有良好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基础,同时,上海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规模大,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优势明显。然而,互联网诊疗服务本身优势与局限性并存,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医师执业态度、处方流转等问题都可能会给诊疗服务带来风险,形成安全规范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显得格外重要。研究目的: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安全有效开展,满足人民的健康医疗需求。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整理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研究,总结国内外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历程,梳理我国现行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其次,通过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法,总结国内外先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结果: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供给方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服务优势明显,互联网诊疗相关服务基础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可能会带来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和科研时间无法保证,以及难以对医务人员的互联网诊疗行为进行监管的难题;整体上,上海市医务人员支持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开展,但是医务人员性别、年龄、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等级、医务人员所在科室类别、医务人员是否具有互联网诊疗服务类似经验、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是否支持这6个因素会明显促进或限制医务人员真正参与互联网诊疗服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的美国TelaDoc远程医疗公司参与建立的互联网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杭州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均有政府、企业、医院等多方参与,形成了从问诊到处方的服务闭环,并获得当地居民认可,对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论及建议:我国互联网诊疗服务正在被更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接受和认可,但现阶段上海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开展还较为有限,需要鼓励医疗机构大胆实践,尊重医务人员个人参与意愿,并不断探索适合在线诊疗的医疗服务项目。形成安全高效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互联网诊疗对传统诊疗服务的辅助与补充作用,以满足人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提出优化上海市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1)在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方面,建议实体医疗机构以自身发展定位为参考建立互联网医院,差异化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建议互联网医院依托较高等级的实体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网络运营公司,充实服务平台功能;建议互联网医院完善制度建立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任关系;建议互联网医院加快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并提供电子票据。(2)在医师(医务人员)方面,建议在互联网诊疗工作安排中多考虑女性及31~45岁医师(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建议妇产科、辅助科等科室医师(医务人员)主动挖掘适合在线诊疗的服务项目。(3)在患者方面,建议患者提供至少2个月内在实体医疗机构或互联网医院就诊的诊断资料,若患者前往同一家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复诊,则提供3个月内在实体医疗机构(或附属医疗机构)就诊的诊断资料即可;建议非甲类传染病患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诊疗服务在线问诊或复诊。(4)在处方开具及处方管理方面,建议上海市严格线上儿科处方的开具,分步实施互联网医院的儿童药品配送;建议明确互联网诊疗服务中处方开具流程,避免与《处方管理办法》冲突;建议政府、企业、医院等机构在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严格对药品配送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