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样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和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了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相关性及不同放牧强度对其的影响。旨在为草地土壤肥力科学评价提供微生物学方面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甸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是,细菌>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主要为霉菌)。对照区微生物总数约是重牧区的4.7倍,重牧区土壤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均少于对照区。土壤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夏),放线菌数量在5月(春)、8月(夏)较高。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强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而不同程度减小,重牧区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强度均低于对照区。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8月(夏)、10月(秋)较高,土壤呼吸强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夏)。3.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在重牧区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对照区最低。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在8月(夏)最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在5月(春)最高,蛋白酶活性在3月(冬)、8月(夏)较高。4.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 pH值升高,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强度、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整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把土壤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综合起来评价土壤肥力水平是可行的。6.放牧强度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对照区和轻牧区的土壤肥力明显高于重牧区,中牧区土壤肥力一般,重牧区土壤肥力则明显降低。持续重度放牧必然会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围栏保护及轻度放牧是保证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