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人类认知。关乎认知科学的各门学科都在对认知进行全方位研究,包括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推动了认知科学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身心二元论、个体主义和元素主义的三重危机。计算机主义和联接主义不能克服离身谬误,也不能强调情境性,将人类认知的文化语境置之度外,根本不去考虑这一基底性、预设性因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比较人类认知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Comparative Human Cognition, LCHC)的认知哲学家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le)在继承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人类学实践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文化语境认知观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是通过文化中介而发展,认知分布于个体、时间、文化和社会中,人类认知与文化语境有莫大关系,文化语境是人类认知的基底和预设。本文采用概念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对科尔的文化语境认知观的理论构建和人类学田野考察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力求科学解读这一学说,把握其实质。论文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章阐释了科尔文化语境认知观的思想来源,从剖析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危机开始,分析了马林诺夫斯基、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对科尔文化语境认知观的影响,并且梳理了与文化语境认知观相类似的学说。第二章详细论述了科尔的文化语境认知观的内容,包括认知的文化中介观、认知的分布观以及实践形成观。第三章深度挖掘了科尔文化语境认知观的三个意义。它超越了传统关于发展二元论思想,在理论上推动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另外源于实践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法也推动了哲学方法论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