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当前重要的产业扶贫措施、金融扶贫政策之一,在助力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解决群众初始发展产业资金难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情况得益于当局对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以及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方式、贷款品种的创新完善和贫困群众对小额信贷政策认可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更加愿意通过正规的贷款方式获得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但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的特殊时期,恰恰由于政府层面对扶贫成效的追求,容易让这项刚刚起步成熟的金融扶贫方式碰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通过政府、农户、金融机构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既要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要照顾农户的利益,同时还需要完成当前的扶贫任务,这是目前扶贫小额信贷运行的基本要求。截止2020年3月底,商洛市已累计向6.5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扶贫小额信贷,覆盖全市贫困总户数的50%左右;累计投放30.47亿元,约占全省近1/4,且同时包含“户贷户用“”户贷企用“”企贷企用”等类型,贷款总量大、功能作用大,但潜在风险巨大。本文以扶贫小额信贷为研究对象,以商洛市扶贫小额信贷3种类型分析、辖区内3家主要承办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分析,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收集扶贫部门、基层金融机构业务人员、贫困户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问题,探究商洛市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监管、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扶贫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银行、农户的角度,提出了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措施和机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