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考察目标定向、自我效能和责任感三者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影响的特点,探寻如何更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学业求助行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才质量,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帮助。本研究分别使用《运动自信心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学业求助问卷调查表》和《责任感量表》对湖南部分全日制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一、二、三年级男女学生259人进行了有效监测。旨在探讨两个问题:1、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求助行为是否具有性别间、专项间、独生与否以及年级间的差异;2、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与目标定向、自我效能和责任感等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具有性别、年级、独生与否的主效应,性别×年级、性别×独生与否的二维交互作用效应以及年级×独生与否×专项间的三维交互作用效应;2、执行性求助行为具有年级、独生与否和专项的主效应,以及性别×独生与否×专项间的三维交互作用效应;回避求助行为具有年级和专项的主效应,以及性别×年级、性别×独生与否之间的二维交互作用效应;3、学业求助受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的显著影响。表现为:任务定向、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与工具性求助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其得分越高,学生越容易进行工具性求助;与非适应性求助呈负相关,即其得分越高,学生进行非适应性求助的可能性越低。本研究提示,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良好;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受学生性别、年级、专项、是否独生子女等4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任务定向、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能有效预测学生学业求助行为。本研究的局限在于:第一,样本量比较小,取样范围有限。第二,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均根据研究的实际背景进行了措辞甚至结构的修改,并假定它们与原量表具有功能的等值性。没有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是本研究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