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数字化界面设计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到入崭新的非物质社会。在这个社会体系中,传统的社会秩序和物质空间关系受到了颠覆性的冲击。千万年来人类熟悉的原子世界开始渐渐被比特之城所代替。同样,物质世界的虚拟化使得传统社会活动的载体--城市公共空间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发展趋势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并非矛盾,相反,二者具有较强的结合可能性。任何非物质的内容都需要寻找物质的载体,而城市公共空间为数字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界面。当然,数字化在公共空间的介入也会大大提高空间界面的信息承载力、形式多样性,以及双向互动性,使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特性由传统静止的、单向的、机械的,转变为可变的、互动的、智能的。数字化界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会把被禁锢在电脑显示屏前的市民带回到广场、公园、商业区、博物馆等物质空间中去,被弱化的城市社会性活动也会得到恢复。   本文从环境设计的角度阐述了数字化界面的发展,并介绍了短短几十年内数字化界面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尝试和应用。基于大量案例的调查和分析,笔者总结了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数字化界面特征,并予以分析、归类,并推导出设计的一般流程。这些研究成果可适用于未来公共空间中数字化界面设计的研究和设计实践。
其他文献
形式语言是油画创作元素中重要的组合方式。女性创作形式研究是在不脱离传统男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深层探究领域。在对国内表现主义风格中女性油画家的研究现状进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城市化运动的催生下,中国户外广告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它们与城市共同成长,已经成为现代中国城市环境中一道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