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多种农作物废料作为吸油材料,通过比较材料对海洋溢油的吸附规律和平衡吸附关系,考察了其对溢油(成品油和原油)的吸附性能。将吸油性能不佳的两种材料:秸秆和玉米叶,作为改性的对象。通过对小麦秸秆和玉米叶进行了桐油改性和热改性,考察了改性后的两种材料对溢油(原油)的吸油性能,且比较了改性前后的吸油性能;并且,将吸油性能最佳的芦苇絮作为吸油材料,通过其对四种不同性质原油的吸附实验,考察了芦苇絮对原油吸附的适用宽度。结果表明,在几种农作物材料中,小麦壳对柴油的吸附性能最佳,对柴油的平衡吸附量达到3.335mg/mg;几种农作物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均较短,为5min。芦苇絮对锦州原油的吸附能力最好,平衡吸附量为2.325mg/mg。经过桐油改性后的秸秆和玉米叶,其憎水性得到提高,对原油得饱和吸附时间没有变化,为5min,但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并未提高;热改性后的农作物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较短,在100℃之前,改性前后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相同,都达到5min,随着温度的增加,饱和吸附时间有减小的趋势,在温度达到150℃和200℃时,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缩短到4min和3min。热改性小麦秸秆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00℃时,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反而下降;热改性前后玉米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变化不大,基本一致,为2.32mg/mg。芦苇絮对不同原油吸附研究表明,芦苇絮对绥中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最短,为3min,对其他三类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基本相同;在投加量W相同,原油初始浓度c0一样的情况下,芦苇絮对各类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基本相同,为2.84mg/mg。表明芦苇絮对原油的吸附适用宽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