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悄然来到。麦肯锡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公共和私有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对于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提升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来到。”哈佛大学伽里·金教授认为:“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量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开始发酵,无论学界、工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不光是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华尔街的股市、银行、对冲基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总统竞选,棱镜计划都有使用大数据的案例。“数据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安德撸斯·韦恩德说。在互联网时代前,银行业是储存数据最多的行业之一。到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一般来说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价值密度低。但是银行业拥有的海量的本行业的数据以及可以扩展的外部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相对较高,有更好的挖掘价值。目前,国内的全国性大型银行普遍拥有100TB (1T=1024G)的数据存量。在我省法人机构(不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信息化水平相对高的银行,其数据的存量和年增量也都发展到了TB级。随着移动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银行数据的发展还将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趋势。以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对数据的集中整合不完整、质量控制不到位和应用分析不充分的银行,其很难在大数据时代保证其应有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四川一些银行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正在开展或筹划数据工作,但仍有不少银行缺乏应有的认识。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度试点,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金融业态的冲击,使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银行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机构类型数量越来越多,金融交易越来越快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表内外业务风险关联复杂,银证、银保、银信业务交叉融合,风险跨机构、跨市场、跨时空传染的可能性和影响力显著上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在上述金融新生态的环境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来有效应对新挑战,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基于四川银监局MAST项目的设计、实施、推广、应用,对大数据时代银行业风险以及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监管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非现场监管的相关实践,为全文的研究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四川银监局MAST系统的应用现状、数据治理以及对大数据时代监管的影响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监管手段的发展和探索;二是MAST的设计、建设和监管应用。在大数据时代,面对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的人力、经费等资源终归有限,如何向科技要生产力,不断创新监管的技术方法,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保证监管部门在分析技术方法方面的先进地位;三是MAST的数据共享和风险联防功能探讨;四是数据治理和以MAST为视角的数据成熟度评价模型;五是大数据时代,面对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MAST如何通过满足对海量数据分析的要求,进一步达到持续、及时、全面的风险态势感知,提高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权威性。笔者选择了MAST项目正在推广部署的四川法人银行作为样本,进行四川银监局MAST项目案例研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得出MAST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情况,如何去解决一些监管中的难题,向“全天候、全时态、全透明、全功能”的全息监管努力。并结合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展望未来的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