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溶解度对于制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处方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注射剂及其他液体制剂,由于药物溶解度小,即使是饱和溶液也低于治疗所需要的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临床治疗效果差;固体制剂药物的溶解度小会影响在体内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因此,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是目前制药界和医药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提高难溶药物的治疗作用,首先要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根据药物本身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常用的增溶方法有调节溶液pH值、加增溶剂、加助溶剂、应用混溶剂、制备水溶性前体药物、制备包合物、脂质体、微球或纳米粒、微型乳剂、改变药物的晶型、制备固体分散物等。在固体制剂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关系密切,药物溶解度大,崩解后颗粒周围液体能容纳的药物浓度大,溶出速度就越快;反之,溶出速度就慢,因此提高固体制剂中药物的溶解度对于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及其生物利用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增加固体制剂药物的溶解度方法有包合、改变药物的晶型、制备固体分散物。增加药物溶解方法很多,根据难溶性药物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达到增溶目的[1]。盐酸马尼地平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钙拮抗剂,由于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实,价格低廉其片剂多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盐酸马尼地平溶解度小,普通制剂溶出度小,因而对疗效影响很大。本文采用亲水凝胶技术,解决盐酸马尼地平的疏水性,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溶出度,达到与市售对照药相同的溶出曲线,从而解决了多年来溶出低的困扰。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盐酸马尼地平片处方工艺研究盐酸马尼地平按BCS分类属于2类(低溶解度-高通透性药物),其疏水性强,密度小,在溶出液中易漂浮。针对上述特点,本文分别采用微粉化技术、增溶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亲水性凝胶骨架技术进行处方工艺研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处方工艺,并制备三批中试样品考察处方工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亲水性凝胶骨架技术能够改善盐酸马尼地平的疏水性,制备其片剂体外溶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三批中试样品与上市对照药体外溶出行为相似。2.盐酸马尼地平片质量标准研究根据盐酸马尼地平的结构特点,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本品的溶出度,并通过滤膜的选择、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等方法学考察,确定本品的溶出度检测方法,与上市对照药的溶出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所生产的中试样品体外溶出行为与对照药一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有关物质检查进行研究,通过对盐酸马尼地平合成路线及降解产物的分析,确定起始原料、中间体及降解产物等特定杂质;通过破坏试验及与各杂质的定位及分离度试验,证明所拟定的色谱条件可以有效的检出各杂质,耐用性试验证明色谱条件耐用性良好;通过氧化杂质的方法学试验,0.2%自身对照方法学试验最终确定本品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采用有关物质检查项下的色谱条件,并通过线性关系试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及回收率试验确定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检测三批中试样品,体外溶出度、有关物质及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与上市对照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3.盐酸马尼地平片稳定性研究根据《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ⅨC)进行的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三批中试样品,经6个月加速试验和24个月的长期试验留样观察,外观性状及鉴别试验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体外溶出度、有关物质及含量,与0天样品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盐酸马尼地平片质量稳定。结论采用亲水凝胶技术制备的盐酸马尼地平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质量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