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口蘑是我国北方草原珍贵的食药用菌,同时作为草原生物链的重要环节,其丰富均衡的营养与多样的药用成分,使其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蒙古口蘑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为使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研究其生理学及驯化栽培技术十分必要。本试验研究了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其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鉴定了蒙古口蘑担孢子交配类型,测定了蒙古口蘑菌丝体漆酶活性,研究了低温刺激对蒙古口蘑二次菌丝漆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通过本试验,积累蒙古口蘑人工栽培等基础性研究的资料。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蒙古口蘑担孢子无色,肾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担孢子大小约为(4~6)μm×(6~9)μm,可被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担孢子在PDA及MS固体培养基上,25℃黑暗条件下至少一周的时间才能萌发出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MS培养基中添加1.5g/L酵母粉和1.5g/L水解酪蛋白,对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和初生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根据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有关特征,可把初生菌丝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菌丝绒毛型、菌丝贴生型、菌丝稀薄型、成簇生长型、缓慢生长型。3、蒙古口蘑交配类型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为A、B因子互不连锁的双因子控制系统。可观察到典型的四种交配反应菌落形态:亲和反应、栅栏反应、平贴反应、无交界不亲和反应。4、以蒙古口蘑的次生菌丝体为材料,研究低温刺激对蒙古口蘑漆酶活力及漆酶基因家族转录的影响:1)蒙古口蘑不同菌株,漆酶活力不同,且随菌丝体的不断生长,漆酶活性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2)低温刺激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或降低蒙古口蘑漆酶基因家族的转录水平,5℃刺激可抑制漆酶基因家族转录水平,10℃刺激可提高漆酶基因家族转录水平,15℃刺激也可使漆酶基因家族转录水平明显变化,整体上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所有处理条件中,以10℃处理10天蒙古口蘑漆酶活力提高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