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是自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以来,美国出现的最大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波动。危机爆发之前的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与中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本文抓住了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经济原因、全球性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和政策效果,在结合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借鉴意义和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和创新点。第二章系统地阐述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概念和整个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主要包括“房屋抵押次级贷款”的定义、美国次级贷款的发展情况以及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本质。第三章概述了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危机爆发和不断深入的原因。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包括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CDOs的投资者和结构性投资机构等。危机爆发和不断深入的原因有美国前期货币政策失误,流动性过剩,金融机构违规竞争盲目放贷,政府监管不力,房价理性回归,结构性金融产品在信用评估体制上存在缺陷等。第四章阐述了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对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等。第五章研究分析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其的启示,包括对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的警示。具体措施有缓解流动性过剩,稳定房价防止房地产泡沫,建立健全信用保险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完善全国范围的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等等。最后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根据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治理经验,指出其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监管的重要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现实中的资本市场交易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等不完美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高昂,制约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融资约束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会受到除投资需求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如企业内部财务状况。Fazzari.Steven M等人(1988)最早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了“融资约束假说”,并实证得出融资约束使得企业投资支出对企业内部现金流敏感。但针对融资约束对投资—现金流敏感程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