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缓释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箭发射技术在航天器应用中至关重要,采用牵制释放发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实现对火箭起飞时的牵制和缓释放。牵制释放装置的工作性能往往决定了牵制释放系统的优劣。牵制释放装置主要分为爆炸型和机构型两类。随着火箭规模的不断增大,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因其可调节性好、使用范围宽的特点,广泛被世界航天大国所接纳。当前大部分对牵制释放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牵制释放过程中火箭动力学响应分析办法和对装置中套筒的优化设计,而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一种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为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基本设计构型和改进设计构型的参数化模型。根据一种新型的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基本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出该装置的基本构型。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基本缓释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获得了装置的缓释特性曲线。为增强装置的可调节性,提出了装置的改进设计构型。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火箭牵制释放全过程结构动力学统一计算新方法,实现了对火箭牵制直接释放过程、牵制缓释放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将火箭牵制直接释放过程分为竖立静载、点火牵制、直接释放三个分析阶段。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了火箭牵制释放的有限元模型,运用软件的分析步功能实现数据传递,采用生死单元模拟了连接界面的分离,提出了适用于火箭牵制直接释放过程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新方法。将火箭牵制缓释放过程分为竖立静载、点火牵制、释放、缓释放四个分析阶段,在火箭牵制直接释放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连接器单元的非线性载荷位移函数功能,提出了火箭牵制缓释放结构动力学分析新方法。实现了火箭牵制直接释放和牵制缓释放过程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提出了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优化设计。建立了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两种优化模型,第一种优化模型中,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确定了一条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缓释特性曲线,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曲线,以曲线中有限个点的距离平方加权总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设计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第二种优化模型中,以火箭结构在缓释放过程中的节点加速度响应峰值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基于火箭牵制释放全过程结构动力学统一计算方法,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实现了对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和优化后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缓释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工程价值。
其他文献
对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技术随着“低慢小”目标广泛的应用和严重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基于多维特征融合和有向无环图多层分类器的“低慢小”目标自动识别分类技术。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低慢小”自动目标识别方法以及完整的自动目标识别链,并采用全息凝视雷达系统采集的多种空中实测“低慢小”目标数据进行实验与分析。“低慢小”目标的自动识别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步骤:目标多维特
随着各国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不断深化,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逐步走向工程化的阶段,各国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对其关键技术的攻破与应用方面。本文以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信号采集等为切入点,应用EtherCAT总线技术,旨在建立一套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建立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学模型与六自由度模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信号进行采集以及输出控制指令,开展了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首先,文章
固体推进剂的粘弹性泊松比是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计算的重要输入参数,其千分位上微小的变化都将严重影响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和贮存寿命预估结果。而推进剂的粘弹性泊松比与时间、温度、应变率等因素相关,如何精确测量和准确预示推进剂泊松比一直是行业的难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的推进剂泊松比测量试验,建立了反映推进剂细观结构的分步等效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构建了无缺陷和考虑“脱湿”损
反辐射无人机的搜索航路是无人机搜索目标雷达辐射源时在攻击区上空来回飞行的一条闭合飞行航线。为解决反辐射无人机的搜索航路规划问题,论文以无人机导引头具有视场约束的特点为切入点,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导引头视场模型的构建。通过机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转换,在研究反辐射无人机导引头电势场与机械视场交叠效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导引头视场模型,为导引头对目标雷达信号进行搜索截获的动态仿真提供了有效
空间巡查任务,是在轨服务航天器依次服务多个目标航天器的过程,服务航天器需依次进行轨道转移。本文以空间巡查任务为背景,对转移轨道速度增量快速预估、单平台巡查序列和多平台任务分配等问题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轨道转移速度增量快速预估模型轨道转移速度增量的计算速度直接影响着空间任务的规划效率。为了提高任务规划的速度,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替代传统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深度神经网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对真实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布局具有重大影响,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圆锥作为典型实验模型,研究其转捩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台阶对圆锥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规律同样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高频脉动压力测试技术以及温敏漆(Temperature Sensiti
随着深空探测的发展,对航天器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推进技术和在轨加注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航天器寿命。氙是电推进常用工质,目前在航天器上主要存储方式是气态或超临界态。本文基于航天低温技术的发展,针对液氙的在轨存储,提出液氙的在轨加注方案。液氙温度较低,汽化潜热小,动力黏度大,在加注管路和被加注贮箱内,由于降压或受热,容易发生相变,在管路和贮箱内形成气液两相流,使贮箱压强增大,不利于在轨加注的持续进
随着薄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准确、快速地对纳米级薄膜的光学常数、厚度的表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椭圆偏振测量是一种通过分析偏振光在待测薄膜样品表面反射前后的偏振态的改变来获得薄膜材料的光学常数和薄膜厚度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方法。由于椭圆偏振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手段,其测量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拟合智能方法的运用。本文首先基于椭圆偏振测量基本原理,对薄膜材料结构
为了有效应对空间碎片等不明物体的交会威胁,提高航天器在轨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本文围绕航天器轨道追逃问题,采用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完全信息追逃博弈鞍点求解方法,设计了不完全信息追逃博弈最优控制律,并开展了地面半实物仿真实验。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提出了完全信息下航天器追逃博弈鞍点的高效鲁棒求解方法。1)针对线性动力学模型下自由时间微分对策问题,提出了降维求解方法。该方法将十二维两点边值问题转化为四维
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作为一种新概。念发动机,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很有前景的一种推。进系统。在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上喷注燃料促进混合是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超声。速来流下前体/进气道上多种燃料喷注方式的混合效果及其混合增强机理。首先,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超声速来流下的单孔燃料射流、多孔(空气)射流以及脉冲射流等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