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充,新型的网络服务层出不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服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服务的可用性和与之相配的性能要求,其中性能要求即包括网络性能要求又包括服务性能要求。实际上,一般用户并不关心服务是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实现,而只关心自己所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对网络服务质量的期望驱使用户与服务提供商协商特定的服务质量级别,这通常是通过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定来实现的。本论文首先说明了课题研究背景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面向SLA的网络运行监测系统其中的主动测量模块。SLA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是SLA管理实现的关键,其中主动测量又是某些参数测量必须采用的方法。第一章、第二章重点介绍SLA和主动测量的定义、相关概念以及发展研究现状。SLA是最近新兴的一个概念,国内外都有很多机构在进行相关方面的一些研究,研究成果参差不齐。SLA的应用从国外来讲要好于国内,不过经过几年的SLA理念的不断推广,国内电信服务提供商也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其目前已在某些行业签署SLA协定并得到很好的支持。到现阶段为止,国内外大多数的网络测量系统均实现了主动测量功能,主动测量的重要性可见一瞥。针对本系统中的时延、时延抖动、分组丢失率、连通性等测量参数,如何实现其概念界定、参数测量,在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其中比较了ITU-T和IETF定义的参数,选择主动测量相关参数;介绍了已有的主动测量协议,并给出其优缺点;提出具体的主动测量实现方案,一种是rping(cisco路由器远程ping),需要提前设置包括测量周期、测量包大小、超时等参数,另外一种是端到端的时延测量,其有一定的环境限制。在软件实现方面,简要介绍系统的整体架构和主动测量模块在其中的位置,紧接着在明确具体的监测环境下,按照所提主动测量方案实施监测并给出监测结果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最后,对本论文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了SLA参数主动测量模块进行进一步研究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