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晚期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晚期妊娠结局,为深入认识瘢痕子宫并指导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初诊建档、定期产检,并于我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妇女352例,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组)。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352例,作为对照组(非瘢痕子宫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孕期增加的体重指数(BMI)值、分娩方式、妊娠晚期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胎盘早剥)的发病情况、分娩期和产褥期并发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病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出生后5分钟、出生后10分钟的阿氏评分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终止妊娠方式,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均数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孕妇临床基本资料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孕期增加的BMI(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阴道分娩率分别为10.80%和58.81%,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89.20%和41.1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3.两组孕妇孕晚期妊娠并发症发病情况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分别为11.93%和1.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粘连/植入发生率分别为8.81%和0.5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早剥发生率分别为3.69%和0.2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4.两组孕妇分娩期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子宫破裂发生率分别为2.56%和0.2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51%和2.2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23%和4.5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5.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出生后5分钟阿氏评分、出生后10分钟阿氏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2.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胎盘早剥的风险高于非瘢痕子宫的经产妇;3.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风险高于非瘢痕子宫的经产妇。
其他文献
<正> 1.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它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催生了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产生,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既可以通过
<正>事发武汉市江岸区梦湖香郡旁的远宏仓库。7月15日上午9时29分,武汉消防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就近调集特勤消防一中队7辆消防车和42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9时34分,消
自从生物监测技术开始引入我国起,多方研究发现,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水环境中的多种生物也使得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起到重要影响。现代科学技
通过裂纹形貌,裂纹截面轮廓、连铸低倍观察及成分含量分析等方法,对45#钢表面带状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面:钢水气体含量偏高形成的皮下气泡、C、P偏析形成的偏析带及连铸低倍存
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当今中职机电教学和市场需求,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机电教学效果的增强,中职机电教学应加强对翻转课堂的重视及应用。
我国招标投标制度历经30多年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招标投标管理工作,选择出高水平的施工单位成为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由于当前一
哈萨克斯坦为世界第十大油气资源国,为里海地区第二大油气资源国。油气工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50%,占政府GDP的30%。哈萨克斯坦
<正> 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是戏曲音乐创作的首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则必须象小说塑造文学形象那样,不能离开典型化的要求.要使戏曲音乐形象典型化,可通过多种手法,其
通过回顾国际组织关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内涵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科学内涵是由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全体职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