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志愿组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发挥着提供传统慈善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向社会进行推广,充分发挥着改善社会文化、影响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不良社会状态。但同样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的志愿服务,其发展也并不臻于完美,正如萨拉蒙所说:志愿服务一样会存在失灵状态。因此,基于志愿失灵理论,我们要克服出现的志愿失灵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需要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本文对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K市志愿服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深层原因,对整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论文的研究框架进行说明,并且详细地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同时,综述部分整理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关于志愿服务理论的文献,简单叙述了志愿服务和志愿失灵理论发展的经历和前景展望;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对行文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首先阐述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具体概念,其次对志愿失灵理论的四方面表现逐一开展分析,并且阐述了该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描述K市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K市近年来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情况。其次,根据现有K市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利用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作为分析理论框架,寻找制约K市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第四部分,总结K市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包含:志愿服务物质支持的单一性,志愿组织服务资源分配的主观性,志愿组织服务资源分配的垄断性,志愿组织管理的业余性;第五部分,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行区域特色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本地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体系。拓展志愿服务物质支持途径多样化,促进志愿组织对于服务资源分配的民主化,破除志愿组织管理的垄断性,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含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对K市志愿服务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结合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逐一对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部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