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不同寄主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生活史、寄主植物、形态分化、寄生蜂、分子标记、滞育光周期的反应和食物营养成分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生态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生活史趋异的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
1、在恒定温度下,测定了苹果、山楂、酸枣、杏和枣上桃蛀果蛾越冬出土幼虫至成虫羽化阶段、第1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五种寄主上桃小越冬幼虫出土至成虫羽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6.31~6.98℃;苹果、山楂、酸枣、杏和枣上的有效积温分别为221.91DD、217.58DD、216.75DD、200.60DD、216.11DD。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第1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7.22~7.78℃,有效积温在97.39~103.95DD,表明这两个阶段所需的发育起点温度之间差异不明显,而有效积温之间的差异也不足以造成对不同寄主上桃小生活史趋异的明显影响。
2、本文采用人工饲料饲养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幼虫,测定了苹果、山楂、酸枣、杏和枣上的桃蛀果蛾幼虫滞育的光周期反应,表明25℃恒温条件下,杏上的幼虫滞育率基本上为100%,只有14h30min光照时滞育率为90.9%。苹果、山楂、酸枣和枣上的临界光周期约为14h25mim、14h28mim、14h40mim和14h25mim,在14~15h范围存在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滞育行为存在差异,认为滞育在昆虫生活史趋异中起着重要作用。
3、寄生于苹果桃蛀果蛾上的桃小甲腹茧蜂Chelonuschinensis解除滞育后1龄幼虫至成虫羽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12℃和179.21DD,而在本试验中杏桃蛀果蛾上未发现桃小甲腹茧蜂的寄生。
根据以上结果,讨论了滞育和食料在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季节生活史趋异中的作用。认为在果实营养价值差异的强大选择压力下,桃蛀果蛾生活史发生趋异,并与其寄主植物物候期形成了高度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