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本管理是传统制造企业生存、发展和价值创造之关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放眼望去,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一个大数据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处理数据的基数庞大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范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格式化数据,数据的承接载体更为多元化。数据产生速度快,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失真,但数据的有效性也因此降低了,数据的处理和提纯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支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成本管理优化,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关注的焦点。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的结构过于单一,考虑维度不全。而关于大数据背景下成本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细集成化、价值链成本和社会责任成本等方面,从综合成本最优视角进行理念和方法的探索很少。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模式和大数据背景下成本管理理念的研究文献,在梳理了相关理论、制造业成本管理现状以及大数据技术对其影响的基础上,选取S公司为案例对象,介绍其基本情况、成本管理困境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历程,引入“车间—工厂—企业”三层架构从综合成本最优的视角并借助精益成本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对S公司的精细集成化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管理、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三个层面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运用平衡计分卡对其实施成效进行全方位评价。S公司在大数据背景下所进行的成本管理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益、提升了员工素质、改善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盈利能力,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的基础。然而,公司仍存在数据利用不足、平台整合性不强以及环保投入非量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建议S公司进行数据可视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搭建电子采购平台,降低采购交易成本;依据环境会计理论构建环境会计体系,使环保投入产出数据化,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发现: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成本精细化收集和数据集成化处理,前者旨在将车间生产的核算单元缩小,使得成本核算精确细致,是实现成本管理优化的基础,后者意在整合组织间的数据,提高成本数据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全面把握;利用精准化采购战略、智能化品质管控技术等支撑价值链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眼光从产品的生产放大到对产品整个价值链的把握上;通过绩效考核的可视化、失业保障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绿色制造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放眼未来而不是拘泥于当下,以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提高。本文的主要贡献:拉链企业S公司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的成本管理改革,使综合成本最优的理念得以贯彻,其方案和办法具有典型性,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本文对其大数据背景下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效进行研究,不仅颇具实用价值,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