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牌号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研发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真空熔炼及随炉冷却的方式对高牌号薄规格无取向硅钢进行试制,系统性地研究了全流程组织、夹杂物和织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最终对{114}<481>织构的形核与长大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30mm薄板坯试制无取向硅钢铸坯组织多为等轴晶,织构为偏高斯织构。各工序夹杂物主要为微米级的块状Al N或圆形复合Al N与Mn S。热轧织构分层明显,表层为铜型和偏黄铜的再结晶织构,1/4层主要为高斯织构,1/2层与1/4层相似,但1/2层存在λ纤维织构和α纤维织构;常化板表层织构为铜型织构,1/4层织构为{114}<221>和{114}<371>为核心的α*纤维织构,1/2层织构为围绕强{114}<481>的α*纤维织构和弱λ纤维织构;冷轧织构为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退火板织构是以{114}<481>为核心的α*纤维织构。增加一次冷轧压下率,冷轧板组织纤维化更为明显,{111}取向的深刻蚀区域增多;冷轧α纤维织构含量增加,γ纤维织构含量减少;1030℃×3min退火板晶粒组织尺寸减小,退火织构由{111}<112>织构转变成{114}<481>织构;退火板铁损值P10/400降低,涡流损耗占比降低。退火3min,单独增加退火温度,退火板织构从强{111}<112>织构逐渐向{111}<112>和{114}<481>共存的强织构转变,最终{111}<112>织构强度减弱,形成强{114}<481>织构;P10/400降低,说明提高退火温度有助于降低铁损。955℃退火,单独延长退火时间,退火织构类型均是{114}<481>为核心的α*纤维织构,{114}<481>织构含量变化不大;铁损值P10/400略有增加,磁感B50略有降低,说明增加退火时间不利于磁性能。因此高温短时的退火工艺更加适用于超薄无取向硅钢。1030℃退火,1s未完全再结晶,{114}<481>晶粒主要于{111}<112>、{111}<110>和{001}<001>晶粒的晶界区域、{114}<110>带状组织内部和{114}<481>亚结构处形核。2s已完全再结晶,{111}<112>晶粒相较于{114}<481>会优先形核长大;10s阶段,{111}<112>和{114}<481>晶粒均会进行持续长大,但{111}<112>晶粒长大速度放缓;180s阶段,{111}<112>晶粒长大进一步被抑制,{114}<481>晶粒因晶界移动性高、具有尺寸优势和织构含量优势,成为主要织构组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变极性等离子弧(Variable polarity plasma arc,VPPA)焊由于电弧能量集中并且具有阴极清理作用在厚板铝合金的焊接中被广泛使用。焊接电弧作为电能向热能转换的载体,其内部具有丰富的特征信息。本文以等离子电弧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弧等离子体光谱诊断理论,利用标准温度法对等离子电弧稳态以及瞬态电弧温度分布进行研究,获取电弧能量传输过程深层次信息,为改善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理
学位
铸造车间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到铸件产量的影响。而车间信息流不透明与物料流不通畅是制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铸件产量,消除生产过程不利因素,本文以砂型铸造车间为研究对象,借助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 T)、仿真技术结合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VSM)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铸造车间生产流程仿真框架。通过铸造车间实时数据
饲草揉碎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饲草加工设备。工作时主要存在噪声高、振动强的缺点。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及消化系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噪声与振动问题严重阻碍了饲草揉碎机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控制揉碎机噪声与振动,需对其耦合噪声进行测试、分析与优化。为了能在设计阶段对揉碎机耦合噪声进行预测并进行优化,论文采用基于传感器阵列的多点测量方法对饲草揉碎机空载与负载噪声进行
学位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位于蒙古高气压前缘及我国风沙高活动区的中心地段,该地区复杂区域独特气候及地理环境极易引发强风携带风沙颗粒、高空物体坠落等冲击荷载对钢化夹层玻璃材料的冲击破坏,造成地区内建筑玻璃围护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下降。本研究以钢化夹层玻璃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受冲击破坏的实际服役环境为背景,对其进行球压冲击试验,根据球压冲击荷载引发其内部产生复杂应力波,外部表现为小变形现象,结合其受冲击后的断裂过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属于沙尘天气频发地区,许多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等分布于沙漠附近或者在沙漠区域内。随着该地区建筑物服役时间的增加,风沙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冲蚀损伤作用日趋明显。为了实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况及模拟工况中风沙冲蚀损伤的相互转换,本课题对两种工况中风沙冲蚀现象的各项影响因素的相似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风沙试验相似准则。并将风沙试验相似准则进行实际应用,完成了钢结构涂层材料、混凝土材料和玻璃材料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