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加拉植物群是我国北方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北部、内蒙古、以及宁夏至新疆天山以北一带的中国北部及东北部地区,其板块位置大体为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及东南缘一带。本文系统报道了中国吉林省珲春地区晚二叠世解放村植物群,并新描述植物化石22属30种(包括2个新种)。通过对植物组合特征分析认为,解放村植物群是一个以安加拉特有分子或重要分子为主体(如Paracalamites,Prynadaeopteris,Comia,Iniopteris、Zamiopteris,Noeggerathiopsis等),其中混生一定数量的华夏植物群常见分子(如Lobatannulaira,Schizoneura,Taeniopteris)的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其时代最可能为晚二叠世早期。通过解放村植物群与国内外同时代安加拉植物群、以及华夏植物群的对比,认为解放村植物群与黑龙江红山植物群及俄罗斯远东省植物群等较为相似,应属于我国北方安加拉植物区或“远东古植物省”。在古气候、古环境方面,本文根据植物群组合特征,讨论了珲春地区晚二叠世气候,认为此时期解放村植物群所处的地域可能受一定的海洋或潮湿性气候影响,气候较安加拉地区内陆腹地更显温热,但总体上仍具有安加拉植物群具季节性变化的较温和植被特点。结合古地理分析,认为吉林延边地区安加拉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的分界线为延吉—图们—珲春一线,直到俄罗斯滨海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界线以南为华夏植物区,以北为安加拉植物区。这条植物地理分区线可能大体相当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晚二叠世相碰撞后的缝合线位置。总之,晚二叠世解放村植物群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植物群、地层及古地理古气候等研究,并为我国晚古生代安加拉植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