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体的组织结构会对其中的水分子弥散运动造成影响,反过来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反映了所处位置的组织特性。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利用多于六个的非线性相关方向梯度磁场检测组织内水分子在这些方向上的弥散速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水分子的弥散张量,用以研究这些组织内部的精细结构。当前DT-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脑白质神经纤维,而较少涉及心脏领域。心脏疾病的高发使得对心脏结构特征与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变得越发迫切。与脑图像刚性特征不同,心脏处于永不停歇的运动状态,这使得利用心脏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严重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所得结果也有较大误差。为更好地对比不同心脏弥散张量图像所反映的信息从而为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就需要对心脏弥散张量进行配准,从而使其达到空间对准。心脏的收缩、舒张是一个复杂的不规则运动,这种不规则性使处于不同状态的两个心脏之间存在较大的形变。单纯利用参数模型,如刚性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都不能很好地描述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心脏各部位的形变程度不同使得对心脏图像的配准需要分解为局部区域。为此,本文利用基于B样条的自由变换模型来对局部差异进行描述,得到局部范围内的形变场,通过挨个地进行局部配准达到最终的配准目的。为了在配准精度与速度之间取得平衡,本文使用金字塔模型将整个的配准分割为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提高了配准的精度和速度。得到配准结果后,使用保持主向量方向PPD策略对张量进行重定向以使张量主向量的方向与所在位置的周围组织方向保持一致。本文使用这种方法对心脏的二维弥散张量图像进行了配准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并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