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领域税源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面广且分散等特点。由于缺乏空间数据,税收空间理论滞后,传统土地领域税收征管存在纳税主体争议,税源登记缺乏可信度等问题,限制了税源监管的可视化表达。由于税务数据与空间数据在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的异质性,国土部门提供的地籍数据难以被地方税务部门(以下简称税务部门)直接利用和管理。因此,研究具有高可用性、高扩展性以及高集成性的税收地籍数据模型是部门之间实现频繁的数据交互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从模型的应用需求出发,分析国土部门和税务部门现有数据的来源、特征和内容,对调查类、登记类、评价类三大类地籍数据的来源、特征及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分析土地领域税收数据概况,从税收数据、国土数据的内在逻辑关联角度分析了税务数据和地籍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地块数据模型(Land Parcel Data Model, LPDM),通过与其他数据模型的比较,得出LPDM对我国税收地籍数据模型构建的启示。在LPDM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税收管理业务,对税收地籍要素按权属空间类别、管理区类别、税收相关类别及定位基础对象类别进行抽象,分析税收地籍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而构建我国的税收地籍数据模型。最后通过贵阳市税收地籍应用系统,研究基于税收地籍数据模型的数据集成策略,整合现有的涉税数据资源,在税务管理子系统中设计地图管理功能模块、业务办理功能模块和辅助决策功能模块,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分析了税收地籍数据模型的应用需求,从来源、特征和内容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土部门涉税地籍数据现状,税务部门的土地领域税收数据现状,从逻辑对应角度分析了税收地籍数据之间的关联。(2)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税收地籍对象进行抽象,并分析税收地籍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税收地籍数据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构建了税收地籍数据的物理模型。(3)结合贵阳市实验数据,实现了基于LPDM的税收地籍数据的集成,同时建立了税务管理子系统,从地图管理模块、业务办理模块和辅助决策模块的功能实现层面验证了税收地籍数据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