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市场分割性的制约,中国本土企业急需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做强主业,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实现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转变。针对中国少数世界级企业(譬如,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表明,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横向整合战略提升企业在其主业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从成本和创新两个方面构建国际竞争力。于是,横向整合战略作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分割性的双重背景下的重要成长战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究竟哪种横向整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成长?”或者说“在什么样的内外部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横向整合战略,更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分割性的存在,促使企业在国内市场整合所面临的难度甚至不亚于国际市场整合,也为我们引入国际化理论与IR模型来研究中国企业横向整合国内市场所面临的一体化-地方化战略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嵌入情境。纵观现有研究,一方面,有关一体化-地方化战略(IR)选择的研究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背景下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整合行为,而缺乏对新兴经济国家情境的解释。另一方面,IR框架依旧无法解释整合战略选择与跨区域经营成败之间的关系,理论界迫切需要对这一难题做出回答。其次,当前学者们对一体化战略、地方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争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造成。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境和实践摸索,引入IR范式研究中国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横向整合战略,并基于制度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将环境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整合起来,探讨在中国市场分割性的情境下,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一体化-地方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具体提出了以下问题:(1)在中国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对一体化与地方化这两方面压力的回应分别对企业绩效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2)中国企业开展横向整合的过程中,市场分割对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调节作用)?(3)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调节作用)?为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本研究以129家基于主业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等)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相应的数据资料,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中国企业在对国内市场开展横向整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实施一体化战略还是地方化战略,对企业绩效都起到正面影响。即在横向整合的过程中,企业的全国一体化程度越高,绩效越好;地方化程度越高,绩效越好。(2)管理模式对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横向整合企业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集权程度对全国一体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对地方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当横向整合企业对跨区域分支结构采取客观绩效评价的倾向性较高时,地方化战略与绩效的关系被强化;当横向整合企业对跨区域分支结构采取主观绩效评价的倾向性较高时,全国一体化战略与绩效的关系被强化;横向整合企业对跨区域分支机构高管采取与总部挂钩的显性激励对全国一体化程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采取与分部挂钩的显性激励对地方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横向整合企业对跨区域分支机构高管的隐性激励对全国一体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对地方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3)制度距离对全国一体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地方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当企业总部制度环境与所进入区域的制度环境差异较大时,全国一体化战略对绩效的影响被弱化;而地方化战略的绩效产出不受影响。本研究所得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点和贡献:第一,理论创新:搭建制度情境与组织情境下的横向整合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框架,贡献于横向整合战略文献。第二,研究情境创新:关注中国市场分割这一重要的制度情境,以及管理模式这一重要的组织情境,提出制度距离和管理模式各维度对于战略选择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贡献于制度基础观理论与权变理论。第三,研究方法创新:提出横向整合战略、管理模式等核心构念的操作定义与测量,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横向整合国内市场的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本文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